[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32701.6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38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黄瑞朗;李富林;肖鹏;潘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G01K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智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5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51804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设备 | ||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由所述外壳围设成的腔体;
皮肤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皮肤温度信号;
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环境温度信号;
环境导热电极,用于将所述可穿戴设备所处环境中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境导热电极与待测对象的皮肤无接触,并且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外壳之外;以及
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皮肤温度信号和所述环境温度信号,并基于所述环境温度信号确定所述皮肤温度信号中的环境噪声分量,以及利用消除所述环境噪声分量后的皮肤温度信号,计算得到待测对象的皮肤温度;
其中,所述皮肤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腔体的内部,并且所述皮肤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之间存在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皮肤导热电极,用于与所述待测对象的皮肤相接触,并将待测对象的皮肤热量传递至所述皮肤温度传感器;
所述皮肤导热电极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外壳之外;
所述皮肤导热电极与所述皮肤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用于将所述皮肤导热电极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皮肤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导热电极与所述待测对象的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在10mm2~15mm2范围内;
所述皮肤导热电极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透光盖板以及PPG传感器;
所述PPG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检测器;
所述光发射器用于向所述待测对象发射检测光信号;所述光检测器用于接收穿过所述透光盖板后经所述待测对象的皮肤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信号,并将所述反射光信号转换为PPG信号;所述PPG信号至少用于获取所述待测对象的心率或血氧饱和度;
所述透光盖板包括第一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用于与所述待测对象的皮肤相接触,并将待测对象的皮肤热量传递至所述皮肤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通过黏合层与所述皮肤温度传感器贴合;所述黏合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用于与所述待测对象的皮肤相接触,并将待测对象的皮肤热量传递至所述皮肤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部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1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部通过粘接层与所述皮肤温度传感器贴合;所述粘接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热敏电阻层、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一补强板;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刚性部和柔性部;
所述刚性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层贴合,所述刚性部的另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补强板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层的表面积小于所述刚性部的表面积;
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层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刚性部的几何中心重合;
所述刚性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柔性部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327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壁防粘附的混凝土料仓
- 下一篇:一种新型防爆配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