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25046.1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09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岑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南林新型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F16L59/12;F16L59/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郑双根 |
地址: | 3115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损 拆装 弯头 保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包括分设于管道弯头两侧的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所述的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支护层(3)、保温层(4)和防护层(5),第一护套(1)与第二护套(2)通过连接件(6)实现连接。它不仅连接方便,而且保温防水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套,特别是一种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
背景技术
新型管道保温,是在传统管道保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针对现今行业内的实际需求和原有传统保温的不足而改进、开发的新型保温类型。发电、冶金、化工、石油等场所的供热管道系统中通常具有一些管道弯头,因管道内常年输送高温蒸汽或者液体,为减少热量损失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需要对管道进行隔热保温处理。处理过程中常规处理方式是用柔性保温材料包覆在管道外,并通过胶水进行固定,这样的方式会导致保温材料无法再次利用,浪费较大,如申请号为 202020726288.1的专利中将柔性保温材料中间设有开口,开口两侧设有魔术粘贴来实现结合,这样的方式安装较为方便,但是其密封性较差,导致保温性能下降,并且防水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它不仅连接方便,而且保温防水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包括分设于管道弯头两侧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支护层、保温层和防护层,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通过连接件实现连接。
前述的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中,所述的连接件包括下支板,下支板上端中部设有导向柱,导向柱中设有移动柱,移动柱上端设有上支板,导向柱的长度大于移动柱的长度,移动柱内设有固定在下支板上的连接柱,连接柱中设有螺孔。
前述的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中,所述的下支板为弧形形状的下支板,下支板外侧设有用于与支护层相抵的第一密封层。
前述的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中,所述的上支板为弧形形状的上支板,上支板半径大于下支板半径,上支板内侧设有与防护层相抵的第二密封层,上支板中设有与螺孔相对应的螺栓。
前述的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中,所述的支护层下端面设有与第一密封层相抵的第一凸条,第一凸条的数量大于一条。
前述的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中,所述的防护层上端面设有与第二密封层相抵的第二凸条,第二凸条的数量大于一条,防护层下端面设有用于卸荷的弹性层,弹性层中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可以通过连接件实现快速安装,只需将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接在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通过螺栓调节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的距离,使上支板和下支板对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实现锁定,安装方便快速,并且第一凸条会与第一密封层配合、第二凸条会与第二密封层配合实现多重密封,密封性好,不仅热量不易散失,而且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截面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护套,2-第二护套,3-支护层,4-保温层,5-防护层,6-连接件,7-下支板,8-导向柱,9-上支板,10-移动柱,11-第一密封层,12-第二密封层,13-第一凸条,14-连接柱,15- 螺孔,16-螺栓,17-第二凸条,18-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无损拆装弯头保温套,构成如图1-2所示,包括分设于管道弯头两侧的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所述的第一护套1和第二护套2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支护层3、保温层4和防护层5,第一护套 1与第二护套2通过连接件6实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南林新型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南林新型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25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