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23096.6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42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柴亦智;刘炎;彭磊;鞠洪涛;张中华;胡文博;张展;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欣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8 | 分类号: | H02G9/08;H02G1/0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李平丽 |
地址: | 437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单体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隧道单体通过设置隧道本体,隧道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布设腔,隧道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电缆穿口,在进行电缆隧道的组装时,仅需将隧道本体两端的电缆穿口形成对接,即可实现各电缆布设腔的连通,由于隧道本体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一灌浆槽,且第一灌浆槽位于电缆穿口的周侧,两个隧道本体的第一灌浆槽的对接形成第一灌浆腔,电缆隧道通过设置若干该相对接的隧道本体,仅需将向第一灌浆腔内灌入浆液即可实现各隧道本体的稳固,可有效提升各隧道本体连接时的强度,进而有效防止电缆隧道在各隧道本体的连接处发生开裂,并防止外部污水污泥进入到电缆隧道内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
背景技术
在输变电工程及配网工程中,需要通过电缆隧道对电缆在地下进行布设。在以往布设电缆过程中,一般通过现场对电缆隧道进行浇筑,但现场浇筑电缆隧道需要支模、绑扎钢筋等操作,导致电缆的装配的工期较长,装配难度大,且难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为方便电缆隧道的施工,减小电缆隧道施工过程的消耗的工时,现主要通过对多节的隧道单体进行预制,以取代电缆隧道的现场浇注,在现场施工电缆隧道时,仅需将各提前预制的隧道单体的端部进行组装对接即可。
为保证各节隧道单体对接后的稳定,在隧道单体完成对接后,现一般通过胶水在隧道单体的对接处进行粘接,但采用胶水粘接的强度较低,难以保证各隧道单体之间的紧密结合,以致电缆隧道长期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容易在粘接处发生断节或开裂,最终导致外部污水或泥土进入电缆隧道内部,对电缆的工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隧道单体及电缆隧道,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隧道各隧道单体之间的强度较低,容易导致电缆隧道在连接处发生开裂,导致外部污水进入隧道内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隧道单体,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缆布设腔,所述隧道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电缆穿口和第一灌浆槽,所述电缆穿口与所述电缆布设腔连通,所述第一灌浆槽位于所述电缆穿口的周侧,两个所述隧道本体通过所述电缆穿口形成对接时,两个所述隧道本体的所述第一灌浆槽的对接形成供浆液填充的第一灌浆腔。
可选地,所述隧道本体的两端还设置有对接法兰,所述对接法兰的位于所述电缆穿口的周侧,两个所述隧道本体可通过所述对接法兰的对接而形成所述电缆穿口的对接,所述第一灌浆槽设置于所述对接法兰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法兰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边,所述隧道本体靠近所述支撑边的一面设置有支撑面,所述支撑边伸出所述支撑面,并与所述支撑面之间形成灌浆空间。
可选地,所述支撑面的中间部位向下凸起,以于所述支撑面的两侧形成导流面。
可选地,所述支撑面为向下凸起的弧形面。
可选地,所述对接法兰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供螺纹连接件连接的对接沉孔。
可选地,所述电缆布设腔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弧形积水面。
可选地,所述隧道本体包括下支撑体和上对接体,所述上对接体的端部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端部对接,所述下支撑体和所述上对接体围合形成所述电缆布设腔。
可选地,所述下支撑体和所述上对接体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灌浆槽,所述下支撑体和所述上对接体的所述第二灌浆槽对接形成供浆液填充的第二灌浆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欣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欣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230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薄膜制程的快速预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哈氏合金外环缠绕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