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绕式电芯与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08165.6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03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梁金云;何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H01M10/0587;H01M50/531;H01M50/5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绕 式电芯 电池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卷绕式电芯与电池,该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一隔膜、第二极片和第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第一隔膜、第二极片与第二隔膜交替叠加卷绕;其中,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片本体和多个第一极耳,每圈所述第一极片本体上设有所述第一极耳;相邻两圈的所述第一极耳中,位于外圈的所述第一极耳在位于内圈的所述第一极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内;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极片本体和多个第二极耳,每圈所述第二极片本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极耳,所述多个第二极耳与所述多个第一极耳间隔设置。能够改善极耳焊接时出现断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与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从原来的圆形卷绕、方形叠片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方形卷绕。使用方形卷绕方法制备时,为了提供能量密度,行业内普遍采用多极耳模切的方式进行极片加工。
采用该方法时,现阶段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让极耳对齐,但由于现有的电芯极片将各极耳的长度设计的相等,各极耳在相互捆绑焊接时其自由端错位十分严重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极耳的焊接效果,降低了电池的良品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式电芯,能够改善极耳焊接时出现断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该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一隔膜、第二极片和第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第一隔膜、第二极片与第二隔膜交替叠加卷绕;其中,
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片本体和多个第一极耳,每圈所述第一极片本体上设有所述第一极耳;相邻两圈的所述第一极耳中,位于外圈的所述第一极耳在位于内圈的所述第一极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内;
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极片本体和多个第二极耳,每圈所述第二极片本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极耳,所述多个第二极耳与所述多个第一极耳间隔设置。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绕式电芯,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片本体和多个第一极耳,每圈第一极片本体上设有第一极耳;第二极片包括第二极片本体和多个第二极耳,每圈第二极片本体上设有第二极耳,多个第二极耳与多个第一极耳间隔设置;在第一极耳后续与集流片焊接时,由于相邻两圈的第一极耳中,位于外圈的第一极耳在位于内圈的第一极耳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极耳内,即位于外圈的第一极耳在卷绕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位于内圈的第一极耳的宽度;在最内圈的第一极耳与集流片抵接后,位于外圈的第一极耳与集流片之间均存在有位于内圈的第一极耳,使得位于外圈的第一极耳与集流片不会出现悬空部分;因此,在多个第一极耳与集流片进行焊接时,例如进行超声波焊接时,第一极耳不会因存在悬空部分而出现撕裂的现象,从而避免电芯报废,提高了产品良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相邻两圈的所述第二极耳中,位于外圈的所述第二极耳在位于内圈的所述第二极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极耳内。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卷绕式电芯,在第二极耳后续与集流片焊接时,由于相邻两圈的第二极耳中,位于外圈的第二极耳在位于内圈的第二极耳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极耳内,即位于外圈的第二极耳在卷绕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位于内圈的第二极耳的宽度;在最内圈的第二极耳与集流片抵接后,位于外圈的第二极耳与集流片之间均存在有位于内圈的第二极耳,使得位于外圈的第二极耳与集流片不会出现悬空部分;因此,在多个第二极耳与集流片进行焊接时,例如进行超声波焊接时,第二极耳不会因存在悬空部分而出现撕裂的现象,从而避免电芯报废,提高了产品良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多个第一极耳背离所述第二极耳的一端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08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中芯线过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卡扣式芯片检测头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