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搅拌摩擦增材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835359.7 | 申请日: | 2022-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99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李会朝;王彩妹;胡正根;孙伟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B33Y30/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智创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8 | 代理人: | 陈佳良 |
| 地址: | 1026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摩擦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搅拌摩擦增材机构,包括:搅拌摩擦装置,搅拌摩擦装置包括搅拌头;送料导轨的一端邻近搅拌头设置;第一滚轮设置于搅拌头与送料导轨的一端之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滚轮转动,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一滚轮移动;输送滚轮邻近送料导轨的另一端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输送滚轮可以输送片材,片材通过送料导轨传送至第一滚轮位置,通过第一滚轮可以将片材挤压在基材上,增材过程中不需要多次装夹增材的材料,可以先把增材的片材与基材结合,搅拌摩擦装置再进行焊接,克服了现有搅拌摩擦增材技术固有局限性,节省时间,增加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增材焊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相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搅拌摩擦增材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搅拌摩擦增材方案有填料搅拌摩擦增材、侧向搅拌摩擦增材、静轴肩搅拌摩擦增材、多层搅拌摩擦添加剂制造、摩擦堆焊添加剂制造、金属粉末辅助添加剂制造等。搅拌摩擦增材技术是通过填料(包括粉末、丝、条、板材等)使所填材料与基材融合从而进行增材制造的过程,将三维复杂形状构件制造为简单的二维平面形状的逐层往复叠加,避免了传统机械加工精确成形制造中存在的大量材料和能源浪费。同时该技术能大幅度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加工制造费用,增材制造在复杂零件成型、缩短零件制造周期上的明显优势。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是一种固相非熔化增材制造方法,现有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方法主要为多层预制板状原料的搭接焊合叠加策略其本质为一种搅拌摩擦搭接焊方法,需要依赖于搅拌针结构实现当前增材层与前一层材料之间的连接,有效搭接宽度往往取决于搅拌针的形状及其扎入下板的深度,然而较大的搅拌针扎入量极易导致界面畸变,产生冷搭接和钩状缺陷,弱化结构整体的承载性能。此外,由于搅拌摩擦搭接过程需要严格的装夹约束,预制板两侧往往需要预留一定的尺寸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有效装夹,这部分材料在增材过程后需要通过机加工的方式进行去除,且每一层均需要重新耗时进行装夹固定,这严重违背了增材制造无材料和时间成本浪费的初衷,最终成形件的制造效率相比传统机加工方案并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摩擦增材机构,用以解决现有增材制造过程中需要装夹,浪费时间,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搅拌摩擦增材机构,包括:
搅拌摩擦装置,所述搅拌摩擦装置包括搅拌头;
送料导轨,所述送料导轨的一端邻近所述搅拌头设置;
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搅拌头与所述送料导轨的一端之间;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轮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滚轮移动;
输送滚轮,所述输送滚轮邻近所述送料导轨的另一端设置。
其中,所述搅拌摩擦增材机构还包括:
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的靠近所述送料导轨的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平行。
其中,所述送料导轨包括:
第一导板与第二导板,所述第一导板与所述第二导板沿所述第一导板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板与所述第二导板之间构成导槽。
其中,所述第一导板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滚轮设置,所述第一导板的另一端靠近所述输送滚轮设置,所述第一导板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为朝向所述第二滚轮弯曲的弧形板,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弧形板的下侧。
其中,所述搅拌摩擦增材机构还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之间,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朝向所述第一滚轮且沿所述第一滚轮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一滚轮的外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弧形面朝向所述第二滚轮且沿着所述第二滚轮的外周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8353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