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806893.5 | 申请日: | 2022-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41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谨;谈丽华;杨律磊;孙意斌;龚敏锋;杨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3/04;E04B1/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 地址: | 215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既有 钢筋混凝土 框架 连接 构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构造。包括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处设置有剪切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处还套设有套筒。本发明采用剪切板代替替代对拉锚栓,避免螺栓孔直接打穿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损伤较小,不降低原结构的承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构造,属于建筑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领域在结构体系、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与耐久性等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导致以往建造的房屋建筑已难以满足目前的使用需求。因此,这些老旧建筑进行改造重建是目前建筑工程领域的一个重点工作。
20世纪我国建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这些建筑结构与现在建造的相比在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上均存在较大不足。如果对此类建筑结构全部进行拆除重建,将导致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因此,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加固改造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
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固方法主要有加大截面法、外贴碳纤维法、外贴钢板法和设置钢支撑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缺陷:1)采用加大截面法时,当梁或柱增加截面较大时,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且养护时间较长,现场浇筑工作量大;2)采用外贴碳纤维法或外贴钢板法时,对粘结剂要求较高,且粘结质量难以控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加固效果有限。3)采用设置钢支撑法时,需在支撑端部设置节点板与混凝土结构锚固,施工工序复杂。4)节点板锚固时需在钢筋混凝土节点域开对穿孔,对梁柱截面削弱严重,在水平往复荷载下容易在节点区域形成塑性铰,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构造,采用抗剪锚栓替代对拉锚栓,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节点域损伤较小。节点板不直接锚固于混凝土上,支撑与混凝土构件之间不传递拉力,避免节点板与锚栓承受拉-弯-剪组合受力状态,提高了节点域的承载力与抗震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构造,包括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所述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处设置有剪切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处还套设有套筒。
所述的一种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构造,还包括与套筒相连的连接件和与连接件相连的钢支撑。
所述的一种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构造,剪切板包括两块贴板,位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两侧。贴板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相贴的一侧焊接抗剪锚筋,抗剪锚筋直径和数量根据节点抗剪计算与构造要求而定,贴板通过将抗剪锚筋植入混凝土锚固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表面。贴板另一侧带有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的水平向条状凸起,位于剪切板的中间高度。
所述的一种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构造,套筒由两块形状相同的U形件组成,U形件包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贴板的周围。两块U形件在翼缘处焊接连接,形成闭合的矩形管截面。U形件腹板内侧与贴板凸起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水平条形凹槽,其形状与贴板凸起形状相同。两块U形钢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周围闭合后,贴板凸起嵌入U形件的凹槽内,限制了套筒的上下滑动。
所述的一种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构造,连接件与套筒U形件腹板外表面焊接连接,连接件构造根据支撑类型、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方式、支撑的受力状况而定。
所述的一种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构造,钢支撑可采用普通钢支撑、屈曲约束支撑或带阻尼钢支撑等形式。钢支撑与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连接、螺栓连接或销轴连接等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8068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