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混凝土支护桩的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790418.3 | 申请日: | 2022-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22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缪海林;许德刚;于闯;陈育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汇联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8;E02D5/10;E02D5/12;E02B3/06;A01G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混凝土 支护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堤岸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心混凝土支护桩的支护结构。离心混凝土支护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侧面开设有离心槽,所述离心槽沿所述桩体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桩体的轴向两端,相邻两所述桩体通过两所述离心槽对接形成有用于离心制备的离心孔。支护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离心混凝土支护桩和至少一个板桩,所述板桩设置在相邻两所述离心混凝土支护桩之间,且所述板桩的相背两端分别插接对应所述连接槽或所述离心槽。本申请具有能够离心制备实心的混凝土支护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堤岸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离心混凝土支护桩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堤岸建设支护结构体系中,混凝土支护桩是埋置于堤岸边的受力支撑构件,主要用于承受来自堤岸侧向的土层压力,当桩身受到该土层压力时,支护桩应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以达到保护堤岸的效果。
目前混凝土支护桩的制备主要是采用离心成型工艺,可以使混凝土支护桩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尽可能地节约桩体材料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例如离心方桩,使用离心成型工艺制备单根离心方桩时,会不可避免的在桩的中心形成离心孔,虽然节省了混凝土的用量,但与无离心孔的实心混凝土桩相比,离心空心方桩会由于桩体截面中空而导致桩体的侧向承载力变差,支撑能力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离心制备实心的混凝土支护桩,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心混凝土支护桩的支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离心混凝土支护桩的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混凝土支护桩的支护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离心混凝土支护桩和至少一个板桩,所述离心混凝土支护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侧面开设有离心槽,所述离心槽沿所述桩体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桩体的轴向两端,相邻两所述桩体通过两所述离心槽对接形成有用于离心制备的离心孔,所述桩体上背离所述离心槽的侧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所述桩体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桩体的轴向两端,所述离心槽与所述连接槽横截面大小形状相同,所述板桩设置在相邻两所述离心混凝土支护桩之间,且所述板桩的相背两端分别插接对应所述连接槽或所述离心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适配的板桩插接并固定在两相邻离心混凝土支护桩之间,板桩的一端插入一个桩体的离心槽或连接槽,板桩的另外一端插入另外一个桩体的离心槽或连接槽,板桩和相邻两离心混凝土支护桩共同发挥支撑堤岸侧向土层的作用,使得两相邻离心混凝土支护桩的设置间隔增大,以达到节省离心混凝土支护桩的效果,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同时支护结构整体能够承受较高的抗剪力,有利于提升对堤岸侧向土层的支撑围挡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板桩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连接槽或所述离心槽内的遇水膨胀条,所述遇水膨胀条沿所述连接槽的长度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遇水膨胀条放置在连接槽或离心槽与板桩之间,遇水膨胀条遇水膨胀后,封堵了离心混凝土支护桩与相邻板桩之间的缝隙,能够有效减少堤岸一侧土壤被流经间隙的水冲走的情况发生。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板桩内设置有若干条受力筋,所述受力筋的端部延伸出所述板桩并朝向所述遇水膨胀条,所述遇水膨胀条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受力筋的连接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筋增强了板桩的强度,有利于使板桩更好地发挥支撑围挡堤岸土层的效果,同时受力筋的端部伸出板桩,便于将遇水膨胀条安装在板桩上。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板桩的侧面上设置有种植盒,所述种植盒设置为顶端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盒可以容纳水生生物可生长繁殖,使得堤岸景致更加美观。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板桩内设置有若干条纤维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筋的混凝土结合力强、耐腐蚀性强、抗拉强度高,有利于提升板桩的质量和对堤岸侧向土层的支撑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汇联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汇联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790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内饰加工用的夹角结构
- 下一篇:扩散过滤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