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静脉置管无菌保护套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659749.3 | 申请日: | 2022-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28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薛永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46/10 | 分类号: | A61B46/10;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1 | 代理人: | 刘政旺 |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无菌 护套 | ||
深静脉置管无菌保护套,包括无菌巾体;无菌巾体呈矩形,其包括左右侧边和上下侧边,其在左右侧边处设有粘合部件,其在上下侧边处嵌设有抽拉绳,抽拉绳的端部伸出在无菌巾体的外部;当无菌巾通过粘合部件围成一个套筒形时,抽拉绳位于所述套筒形的两端口处,拉扯抽拉绳的外露端部以使所述套筒形的端口收口。本实用新型用于深静脉置管操作后,对所有导管的体外段包扎约束,避免导管上的接头直接暴露在外。无菌巾体在使用状态下围成套筒形,套筒的两端口收口并压紧在导管外壁上;一方面提高了套筒(即无菌巾体)内部的封闭性,降低了感染风险,另一方面实现了套筒与导管的相对固定,避免了套筒与导管发生相对滑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深静脉置管无菌保护套。
背景技术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置管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感染,发生感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置管后穿刺点护理不到位;2、局部组织发生损伤;3、位于导管中段的各种接头长期暴露在体外。
针对前两点感染原因,给与病人更细致的护理即可避免感染。针对第三点感染原因,临床上通常采用无菌巾包裹住导管中段(导管的数量通常有多根),将导管中段的各种接头包容在内,并围成一个类似袖套的环柱形结构,最后在所述环柱形结构的两端使用胶带粘接固定。
但这种针对深静脉置管的保护方式牢固性、封闭性、易用性较差。牢固性较差一方面体现在无菌巾两端的胶带容易松脱,进而使无菌巾失去对接头的包容遮蔽效果,另一方面体现在病人或陪护人员的动作容易导致无菌巾在导管上发生移位,使接头暴露在无菌巾外部;封闭性较差体现在围成环柱形结构的无菌巾并不能有效的束口和扎紧,位于无菌巾内部的接头可通过所述环柱形结构的两端口与外部连通,难以形成一个无菌环境。易用性较差体现在每次使用接头时都需要撕开胶带,将围成环柱形的无菌巾完整展开,使用完接头后,再将锁无菌巾围成环柱形并粘合胶带,并且,撕开胶带会导致所有的导管失去约束而散乱分布,使用完接头后,又需要将散乱的导管重新整理约束在无菌巾内,操作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深静脉置管无菌保护套,它解决了现有的深静脉置管保护方式牢固性、封闭性、易用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深静脉置管无菌保护套,包括无菌巾体;无菌巾体呈矩形,其包括左右侧边和上下侧边,其在左右侧边处设有粘合部件,其在上下侧边处嵌设有抽拉绳,抽拉绳的端部伸出在无菌巾体的外部;当无菌巾体通过粘合部件围成一个套筒形时,抽拉绳位于所述套筒形的两端口处,拉扯抽拉绳的外露端部以使所述套筒形的端口收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无菌巾体的中部设有操作口,操作口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操作口的盖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操作口呈U形,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直边A和拱形边A,其沿拱形边A固设有魔术贴的尼龙钩带;相应的,盖布与操作口的形状相适应,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直边B和拱形边B,其直边B连接在操作口的直边A上,其沿拱形边B设有魔术贴的尼龙绒带;当盖布上的尼龙绒带与操作口处的尼龙钩带相互粘合时,操作口被关闭;当盖布上的尼龙绒带与操作口处的尼龙钩带相互粘合时,操作口被打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粘合部件为魔术贴,魔术贴包括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所述粘合部件中的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分别设置在无菌巾体的左右侧边处,并位于不同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597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齿轮泵压力测试的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直径变截面圆楼梯踏步板支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