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境感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652795.0 | 申请日: | 202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22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任跃;赵齐恒;李超;任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纪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D11/00;G01D11/24;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王欢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1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感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境感知装置,包括机壳和集成电路板,机壳外表面开设有透气孔,集成电路板设在机壳内腔中,集成电路板上电连接有传感器组件和电源模块,传感器组件用于获取环境数据,集成电路板用于采集环境数据,并转换为信号进行输出,集成电路板上设有传感器预留接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境感知装置,机壳外表面的透气孔使得传感器组件能全方位感知外部环境,满足无方向性测试要求,提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使用和安装的灵活度;电源模块使得装置能够对环境进行长期在线检测,使得测试数据更加准确;传感器预留接口能够根据测试需求外接其他传感器,便于增加测试项目,也方便对已有的传感器进行校准与修正,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环境感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境感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地铁、高铁、轻轨等机车在满足人们对于出行的快速、便捷、安全等基础需求后,开始向提供舒适乘坐体验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其中,由于车内环境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因此车厢内以及驾驶舱内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市场上存在较多的民用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但都无法达到铁路电气的相关设计标准,并且相关设计达不到相关防火要求,因此无法应用在铁路等要求严格的使用环境下。同时,民用空气质量监测装置无法对工业环境进行长期在线监测,并且无法根据检测需求来外接其他传感器,将测试结果通过标准信号进行输出,进而使得测试人员无法实时了解整车的环境参数。
公开号为CN207248854U的参考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空气质量监测记录仪,其背景技术部分记载:目前的空气质量检测,一般需要专业人员带着仪器上门,一次只能检测一个时间点或一个时间段的数据,不能反映空气质量的变化,而且不能多参数同时采集。而在其说明书部分中具体公开了,空气质量监测记录仪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抽气泵以及采样管道,在采样管道内分别安装用于检测空气中TVOC含量的TVOC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中PM2.5含量的PM2.5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中甲醛含量的甲醛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空气中臭氧含量的臭氧传感器,也就是说CN207248854U的专利文件通过设置TVOC传感器、PM2.5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以及臭氧传感器,来实现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多参数同时采集,解决传统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无法在一段时间内对环境内的空气进行多参数同时采集,来反映环境内空气质量的变化。但同样的,参考专利文件设置的传感器数量有限,能够测得环境内空气的参数同样有限,并且其只适用于常规的室内环境检测。
因此,一种能够长期在线实时对环境进行感知监测,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都具有较高灵活性的环境感知装置亟待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境感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民用空气质量监测装置无法长期在线实时对环境进行感知监测,并且使用灵活度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境感知装置,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外表面开设有透气孔;
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设在所述机壳的内腔中,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传感器组件和电源模块,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获取环境数据,所述集成电路板用于采集所述环境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数据转换为信号进行输出;
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还设有传感器预留接口。
可选的,所述机壳的四周均布开设有腰型透气孔,所述机壳的顶部均布开设有圆形透气孔。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组件通过耐高温阻燃导线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噪声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PM2.5传感器、TVOC传感器和甲醛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机壳的侧面连接有传感器保护罩,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噪声传感器均设在所述传感器保护罩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纪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纪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52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回收的抗反流支架和人工瓣膜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墨含氟废水过滤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