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27032.0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37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马翠香;马坤;黄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英 |
主分类号: | E04G21/24 | 分类号: | E04G21/24;E04G21/02;E02D15/02;G01K13/02;B65H54/4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刘奕 |
地址: | 2362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混凝土 冷却 水管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涉及混凝土养护的领域,其包括管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进水口处,显示器设于管体的一侧,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器电连接,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驱动电机安装于管体上,丝杆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同轴设置,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移块,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滑移块上且和管体贴合,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器电连接。改善了无法得知水温的变化趋势且无法确定温差突变的位置的问题,本申请具有根据深度和温度形成温度变化曲线供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且了解突变位置以及异常区域,提高了养护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养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
背景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凝固时的水化反应会剧烈放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容易导致内外温差过大,如果内外温差超过了一定范围会造成混凝土开裂。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在混凝土中预埋冷却水管,并在浇筑后通冷却水,使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从而保持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在规定范围内,避免结构产生温致裂缝。
相关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165501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测温功能的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包括水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水管的进水口及出水口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至显示器上。能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冷却水管的水温变化测量问题,有利于及时更换冷却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温度传感器仅能测量进水口和出水口,无法得知水温的变化趋势且无法确定温差突变的位置,尚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无法得知水温的变化趋势且无法确定温差突变的位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包括管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器,所述管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进水口处,所述显示器设于管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器电连接,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管体上,所述丝杆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同轴设置,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移块,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滑移块上且和管体贴合,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匀速移动第二温度传感器,使得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不同深度的管道处的温度,从而根据深度和温度形成温度变化曲线供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且了解突变位置以及异常区域,提高了养护的智能化和可视化。
可选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上设有缓冲层,所述管体外还固定连接有隔热壳体,所述隔热壳体包覆丝杆、滑移块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隔热壳体的内壁抵接于缓冲层上且和缓冲层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壳体的设置,一方面,使得驱动电机以及其它物体不易和外界接触而污染,提高了驱动电机和其它物体的干净性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使得温度传感器不易感受到大气和混凝土中的温度而影响测量水温的精确度,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隔热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和显示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线传感器的设置,便于用户观察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从而确定温度变化的趋势曲线,提高了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数据可视性和可分析性。
可选的,还包括收线组件,所述收线组件包括收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上连接有将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器电连接的线缆,所述收线轮转动连接于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线缆绕设于收线轮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于收线轮远离管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丝杆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英,未经李志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27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用清壁结构
- 下一篇:大功率工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