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缓冲罐凝液回收线改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619345.1 | 申请日: | 202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31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方庆忠;方正京华;钱小全;范教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玺新材料(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智鼎华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42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24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缓冲 罐凝液 回收 改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尾气缓冲罐凝液回收线改造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支杆固定有顶座,所述顶座的顶部固定有尾气缓冲罐,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间歇汽提釜,两个所述支杆的表面通过支板固定有隔膜泵,所述隔膜泵的一端连通有第一回收软管,所述第一回收软管的一端贯穿顶座并与尾气缓冲罐的底部连通,所述间歇汽提釜的表面连通有直管,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技术领域。该尾气缓冲罐凝液回收线改造装置,通过隔膜泵、第一回收软管、第二回收软管、套管与直管的设置,使得冷凝后的气体能自流至间歇汽提釜中,只需打开两个控制阀即可,通过旋转卡接机构的设置,便于将套管与直管进行快速连接,装配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尾气缓冲罐凝液回收线改造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分子量100万以上的聚乙烯。热变形温度(0.46MPa)85℃,熔点130~136℃)是一种线型结构的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其发展十分迅速,80年代以前,世界平均年增长率为8.5%,进入80年代以后,增长率高达15%-20%。而我国的平均年增长率在30%以上。1978年世界消耗量为12,000~12,500吨,而到1990年世界需求量约5万吨,其中美国占70%。2007-2009年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工程塑料工厂,超分子量聚乙烯产业发展更是十分迅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气体(主要为己烷)在前面的工序无法完全冷凝下来,进入尾气缓冲罐,在冷凝下来,长时间后会越积越多,然后己烷就会进入尾气而形成浪费,在对气体进行收集时,采用管道连接运输,管道的安装一般通过法兰盘连接,操作麻烦,且连接后密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尾气缓冲罐凝液回收线改造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缓冲罐凝液回收线改造装置,解决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气体(主要为己烷)在前面的工序无法完全冷凝下来,进入尾气缓冲罐,在冷凝下来,长时间后会越积越多,然后己烷就会进入尾气而形成浪费,在对气体进行收集时,采用管道连接运输,管道的安装一般通过法兰盘连接,操作麻烦,且连接后密封性不能得到很好保证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尾气缓冲罐凝液回收线改造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支杆固定有顶座,所述顶座的顶部固定有尾气缓冲罐,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间歇汽提釜,两个所述支杆的表面通过支板固定有隔膜泵,所述隔膜泵的一端连通有第一回收软管,所述第一回收软管的一端贯穿顶座并与尾气缓冲罐的底部连通,所述间歇汽提釜的表面连通有直管,所述隔膜泵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回收软管,所述第二回收软管的一端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与直管之间通过旋转卡接机构连接,所述套管上设置有压紧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回收软管与直管的表面均固定有控制阀;
所述旋转卡接机构包括固定在套管表面的第一强力磁块,所述直管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强力磁块相适配的进入槽,所述直管的内壁还开设有与第一强力磁块相适配的段式环形槽,所述段式环形槽与进入槽连通,所述段式环形槽的内壁开设有嵌入安装槽,所述嵌入安装槽的内壁固定有与第一强力磁块配合使用的第二强力磁块,所述第二强力磁块的侧面与段式环形槽的内壁齐平。
优选的,所述压紧密封机构包括固定在套管表面的卡环,所述套管的表面滑动安装有滑环。
优选的,所述滑环的外周固定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的面与直管的端部挤压接触。
优选的,所述卡环与橡胶密封圈之间固定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至少设置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强力磁块与第二强力磁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为异性磁极,所述套管与直管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外周与直管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强力磁块与第二强力磁块吸附贴合在一起。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玺新材料(安徽)有限公司,未经中玺新材料(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19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料锅的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面条包装用捆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