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椎内镜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2221556681.6 | 申请日: | 202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87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潘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锰 |
主分类号: | A61B17/14 | 分类号: | A61B17/14;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泰正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5 | 代理人: | 周小涛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通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内镜通道,包括固定舌片以及并排固定在一起的环锯管和导棒管,环锯管内设有供环锯通过的环锯通道,导棒管内设有供导棒通过的导棒通道;环锯管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导棒管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固定舌片分别与所述环锯管和所述导棒管固定连接。这种腰椎内镜通道使用时,固定舌片可以卡住上关节突腹侧,从而形成导棒和固定舌片的双重固定,环锯穿过环锯管完成对关节突腹侧的成形,从而减少了成形过程中环锯摆动的风险。这种腰椎内镜通道可以轻松有效地完成关节突成形,在这种腰椎内镜通道的帮助下,可以降低从事该项技术的医生的操作难度,从而帮助初学者迅速跨越成形这个阶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腰椎内镜通道。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我国骨科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临床上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对脊柱生物力学干扰很大、术后并发症多,并且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时间长,费用高。
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深入发展,利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主流,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但是由于内镜技术的特殊性,技术曲线比较陡峭,特别对于初学者,侧路内镜的关节突成形技术是一个难点,稍有偏差可能会出现成形失败,工作通道无法到达指定位置,手术无法完成,甚至会对神经根造成损伤,对节段动脉造成损伤,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许多想要从事该项技术的医生因为无法有效地完成关节突成形而放弃开展该技术,对微创内镜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腰椎内镜通道。
一种腰椎内镜通道,包括固定舌片以及并排固定在一起的环锯管和导棒管,所述环锯管内设有供环锯通过的环锯通道,所述导棒管内设有供导棒通过的导棒通道;
所述环锯管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导棒管具有相对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固定舌片分别与所述环锯管和所述导棒管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舌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环锯管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棒管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锯管和所述导棒管彼此平行,并且所述环锯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舌片所在的平面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共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所述固定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开口的直径,并且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为圆弧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锯通道和所述导棒通道均为圆柱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锯管对应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的端面为第一斜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棒管对应所述第四开口的一端的端面为第二斜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共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共面的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尖端位于所述环锯管上。
这种腰椎内镜通道,包括固定舌片以及并排固定在一起的环锯管和导棒管。使用时,先用导棒锚定,导棒通过椎间孔固定在椎间盘或者下位椎体的后上缘,形成对椎体后缘或者椎间盘的锚定,接着保证导棒穿过导棒管的情况下置入腰椎内镜通道,固定舌片卡住上关节突腹侧,从而形成导棒和固定舌片的双重固定,环锯穿过环锯管完成对关节突腹侧的成形,从而减少了成形过程中环锯摆动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锰,未经潘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566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心花键轴终锻模具
- 下一篇:一种阴茎硬度检测仪的安全机械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