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形双极板流道结构及电解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530734.7 | 申请日: | 2022-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88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昆;陶华冰;陶勇冰;桂其迹;郑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庚创新实验室 |
| 主分类号: | H01M8/026 | 分类号: | H01M8/0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9 | 代理人: | 孙永梅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极板 结构 电解池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电解制氢双极板流道设计的不足,提供一种更优化的流道设计,以改进流体流动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电解效率和电解槽的使用寿命。考虑到现有双极板因流道尺寸不一导致大量流体从导流槽流出,且流场极不均匀,为此对流道进行改进,消除了双极板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连线垂直方向两侧的部分导流槽,使得流体只能从双极板上的流道流出,得到一种优化的电解槽流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优化的圆形双极板流道结构,特别适用于电解制氢。
背景技术
PEM电解水是匹配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最优技术路线,可将纯水直接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和高电流密度,非常适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PEM电解槽是实现电解水制氢的核心设备,其中双极板起到了导通电子、隔绝阴阳极物料、输配流体等作用。由于PEM 电解水需要在较大的工作电流密度才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性,双极板的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流体输配效果差的双极板不仅导致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长期不均匀的电流密度会导致局部膜电极快速失效,易发生阴阳极串气、短路等情况,极端情况下甚至造成局部烧结甚至爆炸。圆形电解槽因其具有良好的密封适应性,是PEM电解槽中一种常见的结构。但是其流场设计加工复杂,目前报道的有矩阵式点状流场、蛇形流场等结构,加工程序复杂,难以实现量产。
目前,商业应用中常见的电解槽双极板流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流体从流体入口1进入,通过双极板上的沟槽(分流歧管2)进入在双极板外周呈环状的导流槽3中,从导流槽3分流进入双极板流道4,在流体出口侧再次进入导流槽3中汇集,并通过分流歧管2进入流体出口5流出。由于导流槽3在双极板外周形成为环状,并且导流槽3的尺寸相比双极板上的双极板流道4更深更宽,因此,流体在导流槽3中的流动阻力相比于在双极板流道中的流动阻力要小很多,导致流体更倾向于从流体入口1通过导流槽3直接流向流体出口5。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流道结构,通过计算模拟分析可以得到双极板流道的流场流速分布,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双极板的中间流道因与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贯通,流速要高得多,而两侧部分的流道中的流体流速则很低。与此同时,导流槽3本身也构成了流体通路,并且流动阻力相对较小,流体在导流槽3中也保持了比双极板两侧流道中的流体流速要高得多的流速,导致大量流体从流体入口经由导流槽3从流体出口5流出,未能参与反应。
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双极板流道结构中,双极板两侧流道中用于电解的流体可能在下游不足,而中间流道中的流体在离开双极板前则未能充分电解,而在导流槽3中的流体可能基本没有进行电解就流出了双极板。
目前,尚需要对双极板的流道结构进行改进,以提供在整个双极板表面更为均匀的流体流速分布。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圆形双极板流道结构,该优化结构可改善现有技术中双极板上的流场流动的不均匀性,使得流场流速分布更加均匀,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流道结构存在局部流道水电解不充分及局部水供应不足,避免双极板局部失效引发的频繁更换,进一步提高电解效率,该流道设计可促进电解制氢的商业化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圆形双极板流道结构,包括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导流槽和流道,其特征在于,导流槽设置于圆形双极板的外周,流体入口连通入口侧导流槽,流体出口连通出口侧导流槽,流道从入口侧向出口侧延伸,并在两端分别连通入口侧导流槽和出口侧导流槽,入口侧导流槽与出口侧导流槽不直接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解制氢的电解池,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形双极板流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改进流道布置,提高了双极板上流体流动的均匀性;
2、流场结构加工简单,降低了双极板生产成本;
3、由于流体流动更加均匀,可进一步提高双极板和效率和电解槽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庚创新实验室,未经嘉庚创新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307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吸取面钉的设备
- 下一篇:带有分切构件的收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