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供热换热器用补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516004.1 | 申请日: | 2022-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41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杜彦青;程小娇;左仁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双良新能源热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5/00 | 分类号: | F25B45/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达引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20 | 代理人: | 郭栋梁 |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综改示***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热 器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热换热器用补氨装置,属于供热用换热器技术领域,解决了换热器使用过程中氨减少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同时氨泄露对身体有害和污染环境等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一种供热换热器用补氨装置,包括液氨储存罐、液氨泵和氨气收集罐;换热器侧壁设置有液氨进口和第一防溢口,液氨储存罐设置有出液口、进液口和第二防溢口,氨气收集罐顶部设置有氨气进口,氨气收集罐侧壁设置有水进口,氨气收集罐底部设置有氨水出口;出液口与液氨泵连接,进液口与液氨钢瓶连接,液氨进口与液氨泵连接,氨气进口与第一防溢口和第二防溢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对换热器进行补氨,同时保证了氨气不会泄露,避免对身体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用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供热换热器用补氨装置。
背景技术
浅层土壤源存在冬夏冷热不平衡问题,通过增加补热设施,现阶段补热一般通过换热器进行补热,通过换热器与空气进行强制换热,吸收空气热量,储存至地下土壤源井,进行土壤源补热,可以实现土壤源热平衡,保证项目稳定长期运行。
由于氨的低沸点,蒸发温度低,被广泛应用于换热器中作为冷媒使用,利用氨的相变吸热可加大取热量,大大节约电耗,在工作过程中,当工作较长时间后,氨会变少,进而影响换热效率,同时氨泄露会人体有害和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供热换热器用补氨装置,解决了换热器使用过程中氨减少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同时氨泄露对身体有害和污染环境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供热换热器用补氨装置,所述换热器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冷媒通道,其中:所述补氨装置包括液氨储存罐、液氨泵和氨气收集罐;
所述换热器侧壁设置有与冷媒通道连通的液氨进口和第一防溢口,所述液氨储存罐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液氨储存罐侧壁下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液氨储存罐顶部设置有第二防溢口,所述氨气收集罐顶部设置有氨气进口,所述氨气收集罐侧壁设置有水进口,所述氨气收集罐底部设置有氨水出口;
所述出液口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液氨泵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液口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液氨钢瓶连接,所述液氨进口通过第三连接管道与液氨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液氨进口通过第四连接管道与第二连接管道连接,所述氨气进口通过第五连接管道与第一防溢口连接,所述氨气进口通过第六连接管道与第二防溢口连接,所述水进口通过第七连接管道与水源连接,所述氨水出口通过第八连接管道与氨水池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第二连接管道、第三连接管道、第四连接管道、第五连接管道和第六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液氨储存罐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氨气收集罐侧壁的水进口处连通有向上倾斜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第七连接管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液氨储存罐内下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补氨装置,给换热器的冷媒进行及时的补充,保证了换热效率,液氨存储于液氨储存罐中,通过液氨泵将液氨送入冷媒通道中,当液氨储存罐中的液氨减少时,第二连接管道上的电磁阀打开,将液氨钢瓶中的液氨送入液氨储存罐中,同时氨气收集罐的设置避免氨气泄露,将氨气与水进行混合,将氨气进行收集,变为氨水后通过第八连接管道送入氨水池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保证了氨气不会泄露,避免对身体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双良新能源热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双良新能源热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16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