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集成化电池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460400.7 | 申请日: | 2022-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68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付一民;付垚;俞会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58 | 分类号: | H01M50/258;H01M50/209;H01M50/298;H01M50/103;H01M50/15;H01M50/55;H01M50/553;H01M50/569;H01M50/507;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丞瀚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0 | 代理人: | 周学永 |
| 地址: | 1024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化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集成化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模块、电连接排、连接模块和用于监测电池数据的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芯模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连接模块放置于所述凹槽内,包括用于装载所述电连接排的连接排载体和盖合连接在所述连接排载体的盖合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固定在所述盖合件上,并与所述正、负极柱电连接。通过将电芯模块的正、负极柱,连接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均设置在凹槽内,提高了电池在高度方向的空间利用率,再者,通过将电池管理模块固定在盖合件上,并与各个电池模块的正、负极柱电连接,从而免去了使用过多的低压采集线束,提高了电池模块的空间利用率及集成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集成化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方壳锂离子电池模组一般由方壳电芯模块、电芯间缓冲垫、支撑框架、电连接件、绝缘组件、安全组件等构成;其中,方壳电池的正、负极极柱位于电池的上表面,且正、负极极柱从电池的上表面向外凸出,在极柱上方布置汇流排后,会占用电池极柱上方的高度空间,造成电池高度方向的体积利用率不高,成组效率不高,进而影响模组的能量密度。
再者,传统的方壳锂离子电池一般是根据电池包空间布局,将若干个方形电芯模块通过电连接排进行串并联组成模组,并在电连接排或电池极柱处引出低压采集线束连接到BMS(电池管理系统)或BMU(电池管理单元)进行对电池数据的采集监控。由此,传统的方壳锂离子电池组成的模组需连接外置的BMS电池管理系统,还需要布置大量的低压采集线束及绝缘防护件,集成化程度低,导致电池本身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且会增加连接错误导致信号采集出错的风险。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研发人员来说,亟需研发一种能够充分提高电池系统空间利用率的高集成化电池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集成化电池模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系统空间利用率低、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集成化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模块、电连接排、连接模块和用于监测电池数据的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芯模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电连接排用于连接相邻电芯模块的极柱;所述连接模块放置于所述凹槽内,其包括用于装载所述电连接排的连接排载体和盖合连接在所述连接排载体的盖合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固定在所述盖合件上,并与所述正极柱、负极柱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外表面不超出所述凹槽的槽口外缘。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柱、负极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两侧的槽壁上,所述凹槽的槽底上设置有电池泄压阀,且所述正极柱、负极柱均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预设一距离,用于放置所述连接排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排载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池泄压阀相适配的泄压孔,在所述连接排载体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电连接排相适配的连接排槽,所述连接排槽和所述电连接排上均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正极柱、负极柱与所述电连接排、连接排载体固定可拆卸连接的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盖合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正极柱、负极柱形状相匹配的极柱槽和与所述泄压孔相对应的泄压通道槽。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柱、负极柱靠近所述电连接排的一侧为与所述电连接排相适配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上设置有低压采集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低压采集接头设置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两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合件上设置有与所述低压采集接头相适配的接头槽。
进一步地,所述低压采集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正极柱、负极柱相连接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604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板、压力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