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冷换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449007.8 | 申请日: | 2022-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52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炳华;李明江;廉吉;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贾鹏 |
| 地址: | 0754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冷换热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冷换热系统至少包括换热装置、外循环回路、内循环回路、电控调节阀、泵体、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换热装置具有外通道和内通道;内循环回路至少包括内进液管路、内回液管路和待散热区域,内通道的出液口通过内进液管路与待散热区域的进液口连通,待散热区域的出液口通过内回液管路与内通道的进液口连通;电控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外通道的进液口处;泵体串联在所述内进液管路或所述内回液管路上,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待散热区域的出液口处,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内通道的出液口处。本申请可以合理调节用于对待散热区域内设备换热的冷却液温度,保证待散热区域内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液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数据中心的主要制冷方式分为风冷和液冷两大类,随着能耗要求的提高,传统的风冷方式由于采用空气来冷却,其存在高能耗、低性能的问题,难以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算力要求。
液冷方式虽然可以实现高密度、低噪音、低传热温差、全年自然冷却的效果,但是现有的液冷方式无法实现对数据机房服务器温度进行合理调节控制,从而满足液冷服务器的散热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换热系统,合理调节用于对待散热区域内设备换热的冷却液温度,保证待散热区域内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换热系统,至少包括换热装置、外循环回路、内循环回路、电控调节阀、泵体、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换热装置具有外通道和内通道,所述外通道串联在所述外循环回路上,所述内通道串联在所述内循环回路上,以使得所述外循环回路中液体与所述内循环回路中的液体在所述换热装置内换热;所述内循环回路至少包括内进液管路、内回液管路和待散热区域,所述内通道的出液口通过所述内进液管路与所述待散热区域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待散热区域的出液口通过所述内回液管路与所述内通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电控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外通道的进液口处,以控制所述外通道内的液体流量;所述泵体串联在所述内进液管路或所述内回液管路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待散热区域的出液口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通道的出液口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控调节阀、泵体、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液冷换热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液冷换热系统至少包括换热装置、外循环回路、内循环回路、电控调节阀、泵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换热装置具有外通道和内通道,所述外通道串联在所述外循环回路上,所述内通道串联在所述内循环回路上;所述内循环回路至少包括内进液管路、内回液管路和待散热区域,所述内通道的出液口通过所述内进液管路与所述待散热区域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待散热区域的出液口通过所述内回液管路与所述内通道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电控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外通道的进液口处,所述泵体串联在所述内进液管路或所述内回液管路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待散热区域的出液口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通道的出液口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检测温度;
将所述第一检测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通过PID算法计算出第一制冷需求量,并基于所述第一制冷需求量调节所述泵体的流量;
接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检测温度;
将所述第二检测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通过PID算法计算出第二制冷需求量,并基于所述第二制冷需求量调节所述电控调节阀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49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