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强化低C/N比废水脱氮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1448768.1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77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邵尤炼;李庆;陈正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国鼎盛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徐州鼎和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卢太龙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养 协同 硝化 强化 废水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强化低C/N比废水脱氮反应器,包括脱氮反应器主体、搅拌机构;脱氮反应器主体的侧壁连接有净化水排出管、处理水进入管和加菌管,净化水排出管和加菌管设于脱氮反应器主体的上侧;搅拌机构安装在脱氮反应器主体内,用于搅拌混合脱氮反应器主体内菌种,搅拌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连接在脱氮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固定板上安装有气泵,气泵上连接有吸气管和送气管,脱氮反应器主体内设有环形管。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应机构的设置,便于对投入到脱氮反应器内的菌种进行充分搅拌,使得菌种能够与废水进行充分的反硝化反应,进而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满足废水的处理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强化低C/N比废水脱氮反应器。
背景技术
生物脱氮是指在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氨化作用、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最后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对于低C/N比废水,由于有机碳源不足,使传统工艺无法达到较高的异养反硝化的脱氮效率,进而需要外加碳源。与异养反硝化相比,自养反硝化可以利用来源更加广泛、成本更低的硫磺、铁系矿物等作为电子供体,具有反硝化效率高及污泥产量低的优点,但也存在投资费用高,工艺的运行管理复杂度和难度大的问题。
为此,市面上出现了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脱氮工艺,其通过在污水生化处理段内同时实现自养-异养相结合的反硝化脱氮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大大降低C/N比,满足废水的处理要求。在进行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脱氮工艺时,需要使用脱氮反应器,现有的脱氮反应器在使用时,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直接将菌种投入到脱氮反应器内部,由于其缺乏必要的搅拌机构,导致菌种不能充分与废水进行反硝化反应,从而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强化低C/N比废水脱氮反应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强化低C/N比废水脱氮反应器,以解决上述的脱氮反应器因缺乏搅拌机构而易存在废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强化低C/N比废水脱氮反应器,包括脱氮反应器主体、搅拌机构;
所述脱氮反应器主体的侧壁连接有净化水排出管、处理水进入管和加菌管,所述净化水排出管和加菌管设于脱氮反应器主体的上侧;
所述搅拌机构安装在所述脱氮反应器主体内,用于搅拌混合脱氮反应器主体内菌种,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脱氮反应器主体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上连接有吸气管和送气管,所述脱氮反应器主体内设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与送气管相连通,所述环形管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头,所述脱氮反应器主体内设有延缓排出机构,所述延缓排出机构设于环形管的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管与所述脱氮反应器主体内壁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柱,用于固定环形管,使得环形管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晃动;
所述喷头垂直向下设置,使得喷头排出的气体能够先向下再向上进行流动,用于延长气体在脱氮反应器主体内的时间,使得流动气体能够充分搅拌脱氮反应器主体内菌种,提高菌种的搅拌混合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延缓排出机构包括第一延缓板,所述第一延缓板与所述脱氮反应器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缓板的中心处设有流通槽,所述第一延缓板的上侧设有第二延缓板,所述第二延缓板与所述脱氮反应器主体内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固定柱,所述第二延缓板的直径大于流通槽的直径,通过第一延缓板与第二延缓板的相互配合,用于延长上升气体在脱氮反应器主体内的时间,使得上升气体能够充分搅拌脱氮反应器主体内的菌种。
进一步地,所述脱氮反应器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于所述净化水排出管的上侧,限位环用于放置净化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国鼎盛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徐州鼎和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国鼎盛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徐州鼎和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487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火线圈的防进水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球场防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