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沟排土场阶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387779.3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51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力;陈威;吴威;王三海;梁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5/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易嘉霖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沟排土场 阶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沟排土场阶梯结构,该结构包括冲沟纵坡及位于所述冲沟纵坡两侧的冲沟坡面,所述冲沟纵坡呈阶梯型结构,所述阶梯型结构上设有导流暗渠,所述阶梯型结构每一级的阶梯坡面内预埋有多根生根锚,预埋在同一层阶梯坡面内的生根锚等间距布置,所述生根锚的上部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与所述导流暗渠的下端相连,所述生根锚的下部为锚固部,所述锚固部插入下一级阶梯内。本实用新型的导排水系统三维立体,覆盖全面,导排水能力强大,可有效减弱雨水对排土场的冲刷,大大降低排土场因雨水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沟排土场阶梯结构。
背景技术
排土场宜选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原地形坡度平缓的沟谷,不宜设在汇水面积大、沟谷纵坡陡的沟谷中。但在实际中,因为周边区域地形的限制,纵坡陡(坡度≥20%)、汇水面积大的沟谷往往不可避免作为排土场。一直以来,对于底部为陡坡的,且采用冲沟进行堆存排土的排土场的构造设计都是谨慎且困难的。
一方面是因为底部坡度陡,顺坡面向下会沿着底部坡面产生很大的主动土压力,进而产生滑动倾向甚至滑动,对排土场下游产生很大的压力,阻挡措施不力会形成泥石流灾害;通常在遇到该困难时,采用将底部整平为一个平面的方式来保持排土场底部的稳定性,此方式虽然也可以保证排土场稳定性,但是挖填工作量极大。
另一方面因为冲沟型排土场的两侧坡面为汇水面,在大气降水时,地表水汇集径流排泄会在排土体上形成浸润面,浸润面为软弱结构面,易造成面上排土体滑坡垮塌,进而形成泥石流;通常在遇到该困难时,一般采取在排土场周边设置截水沟,在排土场底部设置纵向排水导流暗渠的方式,一面截水,一面底部排水。公开号为CN10592674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排土场的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地下暗涵管,其埋设在排土平盘运输系统的行车道的底部,该地下暗涵管延伸至排土台阶的边缘;排水软管,其铺设在排土台阶的坡面上,并与所述地下暗涵管相连接,用于将积水引流至坡底水沟;以及抗冲击面板,其铺设在所述排水软管的坡底出口处。但是,此方式截排水互相孤立起作用,而且地下暗涵管的覆盖面小,仍有相当部分水流对排土场底部形成了冲刷。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776274U公开了一种陡坡率变宽平台排水边坡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边坡的坡面呈阶梯型结构,阶梯型结构的平台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且阶梯型结构的立面沿坡面倾斜设置,阶梯型结构的平台上设置有排水槽,阶梯型结构的立面上设置排水管,排水管延伸至路基边坡内,边坡上设置有急流槽,急流槽与排水槽相连接。但是该方案坡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构预应力锚索,沿边坡高度设置,锚索长度10—15 m 且锚索与水平台成10°—20° 向下角度,并深入到边坡内一定深度内。但这种方式对锚索的使用量特别大,且临近台阶上部边缘排水槽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容易造成事故。
总之,底部为陡坡的冲沟排土场既是很多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设计施工人员进行精心构造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沟排土场阶梯结构,以解决冲沟排土场阶梯结构不够稳定、在大气降水汇流排下易滑坡垮塌形成泥石流,安全隐患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冲沟排土场阶梯结构,该结构包括冲沟纵坡及位于所述冲沟纵坡两侧的冲沟坡面,所述冲沟纵坡呈阶梯型结构,所述阶梯型结构上设有导流暗渠,所述阶梯型结构每一级的阶梯坡面内预埋有多根生根锚,预埋在同一层阶梯坡面内的生根锚等间距布置,所述生根锚的上部为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与所述导流暗渠的下端相连,所述生根锚的下部为锚固部,所述锚固部插入下一级阶梯内。
由此,将排土场底部顺着坡度整平为具有多级阶梯单元的阶梯型结构,不仅让排土场底部更加稳定,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排土场底部整平的挖填工作量。导流暗渠可提高排土场底部排水能力。生根锚的支撑部对阶梯坡面进行支撑避免其崩塌滑移的同时,且支撑部与导流暗渠下端连接成整体,也有效保护了导流暗渠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877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钢梁节点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空心薄壁高墩混凝土施工布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