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317277.3 | 申请日: | 2022-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41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吴细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507 | 分类号: | H01M50/507;H01M50/526;H01M10/613;H01M10/6551;H01M10/653;H01M10/65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徐丽娜;刘春成 |
| 地址: | 43005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散热 电池 模组 流铝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电池具有电芯,电芯的端部具有极柱,包括,所述铝巴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连接在所述极柱上,所述铝巴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面覆盖有碳涂层;所述碳涂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形成所述碳涂层的材料为纳米碳材料,所述纳米碳材料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对电池模组串联铝巴有很好的散热效果,可极大增强铝巴在纵向(厚度方向)的导热系数及对流/热辐射能力,可以快速对电芯进行吸热或者不传递热,对于电池系统的性能发挥和安全起到很好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
背景技术
现有电池系统无模组汇流排巴片具体的散热方式,多为空气散热,此方式无法满足高倍率充放电等性能工况。仅部分会有顶部巴片液冷板进行散热方案,但此方案成本过高,且工艺制造繁琐,容易造成短路安全风险。
由于现有技术大都采用空气散热,当再追求高倍率放电、快充、急加速、急减速等恶劣工况下,电芯/过流铝巴急剧发热,仅模组电芯底部/侧面液冷板无法有效主动吸收铝巴过流产生的热量,且铝巴产热会通过电芯极柱直接传热到卷芯本体,严重影响到电芯电性能发挥和安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提高过流铝巴的导热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电池具有电芯,电芯的端部具有极柱,包括,所述铝巴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连接在所述极柱上,所述铝巴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面覆盖有碳涂层;所述碳涂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中,形成所述碳涂层的材料为纳米碳材料。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中,所述纳米碳材料为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中,所述铝巴的厚度为1mm-2.5mm。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中,所述铝巴的厚度与所述碳涂层的厚度的比例为105∶1。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中,所述电池模组过流铝巴在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系数为220W/mk-270/mk、在垂直于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系数为500W/mk-650W/mk。
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增强散热的电池模组过流铝巴,对电池模组串联铝巴有很好的散热效果,可极大增强铝巴在纵向(厚度方向)的导热系数及对流/热辐射能力,可以快速对电芯进行吸热或者不传递热,对于电池系统的性能发挥和安全起到很好的作用;纳米涂层散热片,加工更加环保,化学物品循环利用,从而避免有害的化学物或气体的排放;可减少铝型材厚度,可降低成本的10%;在成型过程中,铝巴直接和纳米级散热材料直接UV固化,工艺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设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碳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铝巴;2、碳涂层;3、电芯;4、极柱;5、焊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172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