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雨地区水基柔性基层路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244404.1 | 申请日: | 2022-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11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斌;鲍世辉;方肖立;王春红;王祥彪;牛京涛;任园;舒明先;张乐乐;韩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C04B28/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杨来宝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雨 地区 柔性 基层 路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雨地区水基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包括路面基层、路面面层,所述路面基层位于路面面层下方,所述路面面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水基聚合物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和粒料垫层。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水基聚合物碎石基层代替传统半刚性基层,减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节约项目造价与成本,通过设置级配碎石底基层,有效排出路面积水,尤其适用于多雨地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雨地区水基柔性基层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成为我国各等级道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工程实际调查表明该类沥青路面普遍存在开裂、车辙、水损害等早期损坏现象,难以适应重载交通长寿命路面技术要求。目前在借鉴国外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基础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应用研究在我国得到普遍认知和重视,但大多情况仍局限在采用级配碎石、沥青碎石作为基层材料,也考虑了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的研发,但上述基层材料由于材料和工艺要求高,以及经济性原因,制约了其在工程实践中普遍推广。
水基聚合物稳定材料柔性基层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针对我国道路建设和养护过程中,道路建养费用的不断上涨的实际情况,快速增长的交通量和超载车辆对道路损坏严重、道路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等问题;以及频繁性、施工时间较长的断路施工养护所带来的交通压力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而提出的。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沥青、水泥、石灰、砂石等筑路材料的使用受到控制、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保存与运输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又强调因地制宜和简易快速的施工技术方法,以水基聚合物稳定材料作为柔性基层,既能达到道路结构相关性能指标,成本优越于常规热拌热铺沥青路面且有利于资源利用与环保。有效解决了日益昂贵和短缺的沥青资源问题又避免了道路开裂、车辙等病害问题,并有效降低公路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对提高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选择适宜的路面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提升路面使用性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产生巨大的社会环境效益;同时对完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管理工作、提高公路养护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地推动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进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雨地区水基柔性基层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雨地区水基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包括路面基层、路面面层,所述路面基层位于路面面层下方,所述路面面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水基聚合物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粒料垫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
优选的,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厚5cm~15cm,水基聚合物碎石基层15cm~30cm,级配碎石底基层15cm~30cm。
优选的,所述水基聚合物碎石基层每隔50m切一道假缝,缝宽缝深各1cm,假缝处顶面贴0.5-1m宽抗裂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水基聚合物碎石基层代替传统半刚性基层,减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节约项目造价与成本。
水基聚合物碎石基层切假缝,假缝处顶面贴宽抗裂贴,有效避免基层裂缝反射至路面造成路面裂缝等早期病害。
通过设置级配碎石底基层,有效排出路面积水,尤其适用于多雨地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未经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44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脑电波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等交通荷载等级水基聚合物碎石基层路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