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管程清洗的打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09846.2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58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孟豪杰;王林一;雷继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G3/02 | 分类号: | F28G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田云红 |
地址: | 47500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管壳 换热器 管程 清洗 打磨 组件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管程清洗的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杆体,沿所述杆体的纵长方向在所述杆体的表面构造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打磨球,所述打磨球部分地伸出所述卡槽外侧,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打磨的洁净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清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管程清洗的打磨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管壳式换热器是生产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典型的间壁式而交换器,其结构主要 由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其优点是单位体积设备所提供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弹性大,可用多种材料制造。但热交换器在使用过程中,污垢沉积物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传热表面上,出现结垢现象。
专利号为CN201710328797.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清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除垢:将除垢件放置于第一个管束的端部,冲击钻带动除垢件朝向第一个管束的末端匀速旋转前进,直至到达第一个管束的末端;(2)打磨:将打磨件放置于第一个管束的端部,冲击钻带动打磨件朝向第一个管束的末端匀速旋转前进,直至到达第一个管束的末端;(3)冲洗:冲洗件首端位于第一个管束端部,冲洗件末端连接泵体;水从冲洗件端部出来,且以与竖直面呈30~60°的夹角冲击到第一个管束的内壁上,对第一个管束进行冲洗;(4)重复步骤(1)、(2)、)(3),直至完成所有管束的清洗。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实现管壳式换热器的清洗,清洗效果好,不会对换热器的管束造成腐蚀。
但是,上述专利针对打磨件的钢丝刷易折断损坏的问题未进行解决,导致打磨的洁净程度仍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管程清洗的打磨组件,杆体在旋转行进过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打磨球向卡槽外侧移动,并伸出至卡槽的外部,打磨球与管束内壁摩擦接触,实现对管束内壁的打磨处理,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管程清洗的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杆体,沿所述杆体的纵长方向在所述杆体的表面构造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打磨球,所述打磨球部分地伸出所述卡槽外侧。
另外,根据本申请提出的打磨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沿所述杆体的纵长方向成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打磨球充满所述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具有逐渐缩小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打磨球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打磨球的直径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宽度等于所述打磨球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打磨球伸出所述卡槽外侧的部分成劣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与所述杆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打磨球表面光滑。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打磨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打磨球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打磨组件;
10、杆体;
20、打磨球;
1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098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球磨机钢衬板安装的滑轮组件
- 下一篇:一种无人运输车垂直吊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