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热组件及包含它的发热体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72209.2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70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初元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拯救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06;H05B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汇诚汇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23 | 代理人: | 庄米雪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 组件 包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及包含它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传热板、发热膜、柔性均压板和压板,还包括用于在发热组件的传热板和压板受热变形时向发热组件施加朝向远离发热组件的主体的方向的作用力的挤压部。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能实现加热层与传热板的热变随形,加热层能与传热板发生相同程度和相同方向的热变形,因而,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的发热体能实现发热膜与传热板的贴合紧密,并始终保持发热体的稳定而均匀的加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及包含它的发热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由多层元件压合而成的发热组件通常包括一层加热层,在靠近使用区域的一侧还设置有传热板,由于加热层和传热板的材质往往难以采用同种材质,二者的热膨胀系数也很难做到一致。由此,在发热组件工作时,会出现加热层与传热板的热变形的形变能力不一致,因而,现有的发热组件的传热板在受热后易于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和变形,甚至有可能造成发热元件(如发热膜)与传热板在部分区域相互分离,因而造成发热组件的加热效果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及包含它的发热体,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能实现加热层与传热板的热变随形,加热层能与传热板发生相同程度和相同方向的热变形,因而,确保发热组件始终保持稳定而均匀的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包括:传热板,所述传热板与待加热的物体接触;发热膜,所述发热膜与所述传热板贴合;柔性均压板,所述柔性均压板位于所述发热膜的远离所述传热板的一侧;压板,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柔性均压板的远离所述发热膜的一侧;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用于在所述发热组件的传热板和压板受热变形时向发热组件施加朝向远离所述发热组件的主体的方向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通过设置挤压部,因而,在发热组件加热时,使得压板和传热板均能朝着同一方向弯曲,由此实现发热膜与传热板的热变随形,并始终保持与传热板的贴合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部为能与所述压板的远离所述传热板一侧的表面相抵接的至少一个顶紧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顶紧件为具有弹性的顶紧件。因而,在顶紧件的作用下能使得压板始终向传热板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一旦传热板和压板发生形变,就会朝向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顶紧件靠近所述压板的中心区域设置,其数量至少为一个。因而,通过将顶紧件设置在靠近压板的中心区域,更符合传热板发生变形的规律,通常压板和传热板会在发热膜工作时在中间区域膨胀或鼓起,因而,在压板和传热板发生形变时能在顶紧件的作用下受到从压板向传热板方向传递的作用力,而使得发热膜与传热板同步形变,并始终保持贴合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部为预设于所述压板的靠近所述传热板一侧的至少一个突起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发热膜与所述柔性均压板之间还设置有反射膜。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发热组件的传热板、发热膜、柔性均压板和压板相压合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靠近所述发热组件边缘设置的至少一个压紧件。因而,能够通过固定部在发热组件的边缘位置将其各层元件进行固定,确保在发生热形变时各层的弯曲随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压板相贴合的隔热层。由此,可提高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压板由具有相同热膨胀系数的材质制备而来。因而,能够确保传热板与压板在受热时的形变能力的一致性,并使发热膜与传热板贴合更紧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热体,其包括前述的发热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能使发热膜与传热板始终贴合,热变随形,其整体加热效率更高,均匀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发热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压紧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拯救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拯救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722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