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管桩接桩节点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40974.6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60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杨遒;章晓军;项兆元;於建江;洪建江;朱俊洋;赵国新;肖彧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5/30;E02D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管桩接桩 节点 加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管桩接桩节点加固装置。所述预制管桩接桩节点加固装置包括下管桩;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安装于所述下管桩的顶端内部,所述套筒结构包括挡板、套筒和卡槽;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套筒;上管桩,所述上管桩通过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固定柱的顶端侧壁;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下管桩顶端侧壁和所述上管桩底端的侧壁;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一端两侧的边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桩接桩节点加固装置具有便于防止在将管桩放入至打入点时可能出现受力不均匀,导致管桩节点之间的焊接点断裂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点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管桩接桩节点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管桩和先张法管桩,先张法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
管桩一般都是采用端板焊接的固定方式,端板在进行焊接时就在外沿开有焊接坡口,在进行管桩拼接时则在坡口内将两片端板进行焊接,使其之间成为一个整体,由于管桩在进行拼接后需要将其打入土里,从而实现支撑建筑避免垮塌的目的,但是,工作人员在利用机器机将该管桩在放置到需要打入地里的点时,就很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管桩在放下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这样就可能使得管桩在与地面接触的瞬间由于一边受力过大造成焊接点出现断裂的情况,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且浪费人力物力,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预制管桩接桩节点加固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防止在将管桩放入至打入点时可能出现受力不均匀,导致管桩节点之间的焊接点断裂的预制管桩接桩节点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桩接桩节点加固装置包括:下管桩;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安装于所述下管桩的顶端内部,所述套筒结构包括挡板、套筒和卡槽,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下管桩顶端的内部,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套筒另一端的内部;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套筒,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固定柱、滑槽、卡块、弹簧和通孔,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安装有所述套筒,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侧壁的居中处,所述滑槽设于所述固定柱两端的内部,所述卡块安装于所述固定柱两端的内部,所述弹簧固定于所述卡块之间,所述通孔设于所述连接板侧壁的边沿;上管桩,所述上管桩通过所述套筒安装于所述固定柱的顶端侧壁;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下管桩顶端侧壁和所述上管桩底端的侧壁,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固定套、加强板、加固圈、加强圈、固定板和圆孔,所述固定套分别安装于所述下管桩顶端侧壁和所述上管桩底端的侧壁,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固定套的侧壁,所述加固圈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一端的侧壁,所述加强圈固定于所述加强板的侧壁,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固定套的另一端,所述圆孔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一端两侧的边沿,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块、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固定块固于所述固定套一端两侧的边沿,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固定块的侧壁,所述第一螺母安装于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贯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贯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所述第二螺母安装于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套相接形成一个内侧壁等于所述下管桩或所述上管桩的最大直径,且所述固定套的一端通过侧壁固的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螺栓固定于所述下管桩或所述上管桩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固圈的内侧壁,且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且所述加强圈的内侧壁固定于所述固定套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形状呈扇形,且一块所述固定板面积的大小与半块所述连接板的大小相等,且所述连接板侧壁设的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板侧壁设的所述圆孔向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409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液袋
- 下一篇:一种快速增益判决和档位切换的放大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