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基肼合成液中氨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40478.0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30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曹四新;任喜全;郭玲;邓永永;吴学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玉龙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太原弘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8 | 代理人: | 张朋朋 |
地址: | 0383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合成 液中氨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甲基肼合成液中氨分离装置,第一软水储罐与氨分精馏塔连接,氨分精馏塔与再沸器连接,再沸器与氨分精馏塔连接,氨分精馏塔与第一输料泵连接,第一输料泵与第一冷凝器连接,氨分精馏塔与氨吸收塔连接,氨分精馏塔还与第二冷凝器连接,第二冷凝器与回流罐连接,回流罐与第二物料泵连接,所述第二物料泵与氨分精馏塔顶部连接,第二软水储罐与氨吸收塔连接,所述氨吸收塔与第三输料泵连接,第三输料泵与第三冷凝器连接,第三冷凝器与氨吸收塔连接,所述第三输料泵与第四冷凝器连接,第四冷凝器与第五冷凝器均与氨水成品罐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降低了能源和人工的消耗,避免了因液氨和一甲胺溶液浓度过高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甲基肼合成液中氨分离装置,属于甲基肼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肼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肼类衍生物,由于其在空间技术领域应用广泛,目前是国防、通信卫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等广为应用的燃料,其水溶液是医药化工、生物化工和农药等领域内重要的中间体,日益成为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精细化工产品。目前采用的甲基肼生产工艺路线为以次氯酸钠、氨水、一甲胺为原料,通过管式反应器,控制反应温度,反应得到含有约2%甲基肼的合成液,然后通过脱氨、氨分、蒸发精馏、浓缩得到40%甲基肼水溶液产品。
目前工艺中未反应的液氨、一甲胺通过脱氨再进行氨分离,分离回收含量为99%液氨和98.5%一甲胺,再配制成12%氨水和40%的一甲胺水溶液用于合成反应套用,精馏塔采用1.0Mpa的中压塔,能源和人工消耗大,同时高浓度液氨、一甲胺的储存存在一定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甲基肼合成液中氨分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甲基肼合成液中氨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流量计、第一软水储罐、第二流量计、氨分精馏塔、再沸器、第一输料泵、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回流罐、第二输料泵、第三流量计、第四流量计、氨吸收塔、第二软水储罐、第五流量计、第三输料泵、第三冷凝器、第六流量计、第四冷凝器、第五冷凝器、氨水成品罐, 所述第一流量计通过管道与氨分精馏塔连接,所述第一软水储罐与氨分精馏塔连接,所述第一软水储罐与氨分精馏塔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流量计,所述氨分精馏塔底部设有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所述氨分精馏塔顶部设有温度计和压力表,所述氨分精馏塔底部输出端与再沸器输入端连接,所述再沸器输出端与氨分精馏塔底部输入端连接,所述氨分精馏塔底部输出端还与第一输料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料泵输出端与第一冷凝器输入端连接,所述氨分精馏塔顶部输出端与氨吸收塔连接,所述氨分精馏塔顶部输出端与氨吸收塔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流量计,所述氨分精馏塔顶部输出端还与第二冷凝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输出端与回流罐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流罐输出端与第二输料泵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流罐设有液位计,所述第二输料泵输出端与氨分精馏塔顶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料泵输出端与氨分精馏塔顶部输入端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四流量计,所述第二软水储罐输出端与氨吸收塔顶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软水储罐输出端与氨吸收塔顶部输入端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五流量计,所述氨吸收塔底部输出端与第三输料泵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输料泵输出端与第三冷凝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冷凝器输出端与氨吸收塔连接,所述第三冷凝器输出端与氨吸收塔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六流量计,所述第三输料泵输出端还与第四冷凝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冷凝器与第五冷凝器连接,所述第四冷凝器输出端与第五冷凝器输出端均与氨水成品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氨分精馏塔为调料型精馏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料泵为离心式磁力泵;
进一步的,所述氨吸收塔为填料型吸收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实现一甲胺、气氨有效分离,氨以气相采出,降低精馏塔操作压力,并通过吸收塔直接循环吸收配制成合格氨水,同时配制采出40%一甲胺水溶液,降低了能源和人工的消耗,避免了因液氨和一甲胺溶液浓度过高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玉龙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玉龙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404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