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电站接地线防漏拆警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24015.5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33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阳;谢珣;张芳;梁珵;耿鹏彪;贺海浪;魏佳骏;马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5/36;G08B5/38;H02J7/00;H02B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澍 |
地址: | 212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接地线 防漏 警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线防漏拆警示装置,包括:中空柱状的壳体、充电底座;壳体沿轴向分为可分开的两个半圆形壳体,一个半圆形壳体与另一个半圆形壳体的一侧通过贯穿式铰链交接,一个半圆形壳体与另一个半圆形壳体的一侧通过卡扣卡合,壳体可卡合于接地线绝缘杆底部防滑手柄上;壳体表面沿轴向布置有数条LED灯带;壳体上集成有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给LED灯带供电;壳体一端设有充电接口,供可充电电池充电;充电底座包括:底座、至少一个从底座向上竖直延伸的插筒;插筒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等,插筒内设有与充电接口匹配的充电插头。本实用新型防止设备送电前漏拆接地线,成本低,安装方便,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使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接地线防漏拆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高压电力设备有工作时,为保护作业人员免于突然来电及感应电的伤害,在工作前,常需在各可能来电侧挂接接地线,用于检修设备的可靠接地。在设备送电前,所装接地线必须全部可靠拆除,否则,将发生带接地线送电事故,该类事故轻则损坏设备,重则威胁人员人身安全。为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公司对变电站内接地线的管理有着各类严格规定,如对变电站内的接地线进行编号并定置保存,挂装接地线后应及时在站内及班组驻地的遗留接地线备忘录上记录清楚,交接班过程中应对所辖变电站内遗留的接地线交代清楚,除个人安保线外,不允许外来接地线进站等。
但是,在变电站的实际运维过程中,仍然不时发生由于送电前漏拆接地线而引发的各类事故,其中不仅有人员麻痹大意,执行各项接地线管理规定不严的原因,还存在有下列原因:
(1)接地线经过长期使用,表面积有污物并伴随颜色变淡,变电站内设备众多,与站内设备背景混淆,不易看到;
(2)若在晚上送电,当送电设备上挂有遗漏未拆除的接地线时,由于环境昏暗,漏拆的接地线更难被及时发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线防漏拆警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为漏拆接地线进行提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线防漏拆警示装置,包括:中空柱状的壳体、充电底座;所述壳体沿轴向分为可分开的两个半圆形壳体,一个半圆形壳体与另一个半圆形壳体的一侧通过贯穿式铰链交接,一个半圆形壳体与另一个半圆形壳体的一侧通过卡扣卡合,所述壳体可卡合于接地线绝缘杆底部防滑手柄上;所述壳体表面沿轴向布置有数条LED灯带;所述壳体上集成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给所述LED灯带供电;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充电接口,供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底座、至少一个从所述底座向上竖直延伸的插筒;所述插筒的内径与所述壳体的外径相等,所述插筒内设有与所述充电接口匹配的充电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上涂有橡胶防滑层。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集成有光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带上涂有荧光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运维人员能直观的看到变电站内所安装的接地线数量及位置,若发生漏拆接地线情况,在设备送电操作时,无论是在白天该装置所发出的反光及荧光色或是在晚上所发出的闪烁灯光都能对操作人员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本实用新型配有大容量可充电式电池及充电底座,保证其能长时间工作,同时,当接地线使用结束时,可方便的将该装置从接地线绝缘杆上拆除,并放于装置充电底座上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的闲置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中壳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中壳体的背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240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ECU中控功能故障检测设备
- 下一篇:变矢量推进的游走双模两栖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