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煤浆锅炉供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19351.0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85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郭琼;郑祥玉;秦敬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5/04 | 分类号: | F23K5/04;F23K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吴佳佳 |
地址: | 26602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煤浆 锅炉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煤浆锅炉供浆系统,包括水煤浆储存缓冲系统、空气压缩系统和冲洗装置;所述水煤浆储存缓冲系统包括水煤浆储存罐、第一供浆泵、第二供浆泵、备用供浆泵、炉前分配母管和水煤浆锅炉,所述水煤浆储存罐的一端连通设有水煤浆进料总管,所述第一供浆泵、第二供浆泵和备用供浆泵的进口与水煤浆进料总管之间均设有水煤浆连通分管。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利用及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代替传统的单路供浆方法,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设备磨损小,冲洗方便,成本较低,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供热成本且便于操作运行的水煤浆锅炉供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利用及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水煤浆锅炉供浆系统。
背景技术
水煤浆是由大约65%的煤,34%的水和1%的添加剂通过物理加工得到的一种低污染、高效率、可管道输送的代油煤基流体燃料。近几年研制成功的环保水煤浆,可以在不增加费用的同时,提高水煤浆的环保效益,且水煤浆燃料改变了煤的传统燃烧方式,具有巨大的环保节能优势。
水煤浆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通过管道输送的,长期使用会在管道内慢慢沉淀,使管道变窄,在相同的流量下输送管道压力变大,设备及管道等清理频率高;常规输浆系统采用单条通道输送,管道及附件堵塞清理时严重影响输浆系统的年利用小时数。
目前市场上的水煤浆燃料的供浆系统基本上采用螺杆泵供浆,由于煤浆是较细颗粒和水的混合物,螺杆泵容易磨损,检修更换频率高,整套系统的稳定性较差,没有缓冲的余地;直接影响锅炉的燃料供给稳定性和锅炉长周期稳定运行,且原有系统容易出故障,使用寿命短且不易冲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代替传统的单路供浆方法,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设备磨损小,冲洗方便,成本较低,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供热成本且便于操作运行的水煤浆锅炉供浆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方案的水煤浆锅炉供浆系统,包括水煤浆储存缓冲系统、空气压缩系统和冲洗装置;所述水煤浆储存缓冲系统包括水煤浆储存罐、第一供浆泵、第二供浆泵、备用供浆泵、炉前分配母管和水煤浆锅炉,所述水煤浆储存罐的一端连通设有水煤浆进料总管,所述第一供浆泵、第二供浆泵和备用供浆泵的进口与水煤浆进料总管之间均设有水煤浆连通分管,所述第一供浆泵和第二供浆泵的出口与炉前分配母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设有第一供浆管道和第二供浆管道,且所述水煤浆锅炉的一侧设有锅炉粒化器,所述炉前分配母管的一侧设有炉前分配分管,所述炉前分配分管与锅炉粒化器之间连通设有炉前分配软管;所述空气压缩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集气罐和压缩空气输送总管,所述集气罐连通设于空气压缩机的一端,所述压缩空气输送总管设于集气罐的一端,且所述压缩空气输送总管与水煤浆连通分管之间设有供浆泵高压吹扫管,所述压缩空气输送总管与炉前分配分管之间设有供浆管高压吹扫管;所述冲洗装置包括冲洗进水母管、泵管冲洗分管和冲水分管,所述冲洗进水母管的一端连接外界水源,所述泵管冲洗分管连通设于冲洗进水母管与水煤浆连通分管之间,所述冲水分管连通设于冲洗进水母管与炉前分配分管之间。
优选的,所述备用供浆泵的出口处设有备用供浆总管,所述备用供浆总管与第一供浆管道和第二供浆管道之间分别连通设有备用供浆分管。
优选的,所述水煤浆进料总管、水煤浆连通分管、第一供浆管道、第二供浆管道、炉前分配分管、备用供浆总管和备用供浆分管的内部均设有供浆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压缩空气输送总管、供浆泵高压吹扫管和供浆管高压吹扫管的内部均设有高压空气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冲洗进水母管、泵管冲洗分管和冲水分管的内部均设有冲洗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供浆泵、第二供浆泵、备用供浆泵均为变频泵,所述水煤浆锅炉的内部设有锅炉燃烧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19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装置及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带有3D纳米微纹的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