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18799.0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90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詹蓓茹;老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合利圣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黄伟锐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汽车 驱动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安装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内桶,所述内桶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安装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液,所述内桶的内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本体,所述安装壳体的内腔安装有散热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传感器将驱动电机本体的温度实时的产生电信号通过导线传导至控制面板,当温度达到设定数值时,控制面板控制循环水泵工作将散热液通过散热管吸入,通过散热液的流动进行散热,散热液进入散热片时,在散热风扇的吹动进行风冷,当汽车行驶时带动的风也可以对散热片进行风冷,实用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在使用时,存在装置的散热效果不好,装置在长时间高温使用时,使得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减少,且在使用时,智能化程度较低,不能准确的将电机状态进行显示,自动化的进行降温,一直进行降温会损耗汽车蓄电池的电,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安装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内桶,所述内桶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安装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液,所述内桶的内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本体,所述安装壳体的内腔安装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贯穿安装壳体连接有循环水泵的进水口,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安装有散热组件;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一端安装在循环水泵的出水口,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散热片,所述散热壳体的端口处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有循环水泵、驱动电机本体、散热风扇和温度传感器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散热液的材质为氯化钙水冷液材料,所述安装壳体为中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散热管设置有多组且分别位于安装壳体的内部,所述散热管的材质为导热铜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导液管的材质为金属软管材料,所述散热片设置有多组且分别位于散热壳体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所述散热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散热壳体和散热片的连接处为连通结构,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散热片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内桶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将驱动电机本体的温度实时的产生电信号通过导线传导至控制面板,当温度达到设定数值时,控制面板控制循环水泵工作将散热液通过散热管吸入,散热管的一端贯穿安装壳体连接有循环水泵的进水口,循环水泵的出水口安装有散热组件的作用下,自动化的对装置进行散热,减少电力浪费,从而有益于解决在使用时,智能化程度较低,不能准确的将电机状态进行显示,自动化的进行降温,一直进行降温会损耗汽车蓄电池的电,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散热管的一端贯穿安装壳体连接有循环水泵的进水口,循环水泵的出水口安装有散热组件,当装置的温度较高时,通过散热液的流动进行散热,散热液进入散热片时,在散热风扇的吹动进行风冷,当汽车行驶时带动的风也可以对散热片进行风冷,从而有益于解决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在使用时,存在装置的散热效果不好,装置在长时间高温使用时,使得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合利圣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合利圣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187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