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可再生能源互补的热电气肥联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05317.8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84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平;钱月刚;李天澍;李紫荆;黄娟娟;任海伟;南军虎;王昱;郑健;张东;李晓霞;张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8/00 | 分类号: | F24D18/00;F24D11/02;F24D19/10;F02B43/10;F02B63/04;C12M1/107;H02S40/44;F24D101/40;F24D101/70;F24D103/13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再生能源 互补 电气 肥联供 装置 | ||
一种多可再生能源互补的热电气肥联供装置,属能源利用及转化技术领域。系统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空气能为输入,热、电、气和沼液沼渣为输出。生物质经过预处理后进行恒温厌氧发酵转化为沼气和沼液沼渣,沼气经过净化装置后进入贮气罐贮存,贮存沼气一部分直供用户炊事使用,一部分进入沼气发电机进行热电联产,沼液沼渣供用户作有机肥使用;太阳能经光电光热一体化组件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供用户使用;空气能和太阳能的低位热能经双热源热泵提升品位后供用户使用。蓄热系统调节能量供需匹配的问题,控制器用于控制系统是否外接电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利用及转化技术,特别涉及多可再生能源互补的热电气肥联供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都以太阳能、生物质能或风能等单一能源为输入,系统受地域、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使系统无法连续稳定的满足用户的负荷需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冷热电联产系统”(申请号为201910138572.9),该专利中的系统通过对中低温太阳能的高效回收利用,可同时满足冷、热、电多股能源用能需求,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但是存在随时间、季节波动明显,供能不稳定等缺点。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生物质能冷热电联产系统”(申请号为201920165681.5),该专利中的系统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输出燃气的同时可以输出电量、热量和冷量,能源利用率高,但其生物质气化利用方式所产生的污水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中国发明专利“冷热电联产系统”(申请号为201811015516.8),该专利中的系统将热力发电装置、光伏发电装置和热泵结合起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发电装置的转换效率低且供电不稳定的问题,并同时为用户提供热能和冷能,但在提升转换效率的同时没有对太阳能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利用,太阳能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可再生能源互补的热电气肥联供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可再生能源互补的热电气肥联供装置,光电光热一体化组件1通过第一阀门V-1和第一循环水泵P-1与蓄热水箱2相连通,补水管路经第二阀门V-2与蓄热水箱2相连通,蓄热水箱2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一蓄热水箱2通过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和第二循环水泵P-2与双热源热泵3相连通,第一蓄热水箱2通过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第七阀门V-7和第三循环水泵P-3与用户13相连通,双热源热泵3通过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第七阀门V-7和第三循环水泵P-3与用户13相连通,预处理机构5通过第十阀门V-10与恒温厌氧发酵机构6相连通,恒温厌氧发酵机构6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T2和第一压力传感器P1,恒温厌氧发酵机构6通过第八阀门V-8与沼气净化机构7相连通,恒温厌氧发酵机构6通过第十一阀门V-11和第四循环水泵P-4与第二蓄热水箱10相连通,恒温厌氧发酵机构6通过第十二阀门V-12排出沼液沼渣,供用户13使用,沼气净化机构7与贮气罐8相连通,贮气罐8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P2,贮气罐8通过第九阀门V-9与用户13和沼气发电机9相连通,沼气发电机9产生的烟气经换热器11回收余热后排入大气,沼气发电机9的缸套水经换热器(12)冷却后进入沼气发电机9,第二蓄热水箱10经第五循环水泵P-5和第十三阀门V-13与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1相连,光电光热一体化组件1所产电能经控制器4供用户13和系统用电设备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可再生能源作为系统的能源输入,将生物质能恒温厌氧发酵技术、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技术、双热源热泵技术,沼气发电机热电联产技术和蓄热技术有机集成一个整体,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并在系统内部进行余热回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利用蓄热技术和双热源热泵技术,灵活调节系统的热电比,满足了用户不同时段不同种类的能源需求,提高了系统供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实现了对用户所在地区可再生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053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自动焊接机的焊枪
- 下一篇:一种手推式割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