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木材种类快速鉴定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39125.1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59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娜;陈毅青;陈飞飞;黄川腾;林玲;张一民;黎国运;陈琳;杨小丽;张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3/40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地址: | 571100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材 种类 快速 鉴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材种类快速鉴定的装置,包括鉴定终端,鉴定终端通过线缆分别连接有木材图像采集器及木材硬度采集器,木材图像采集器的前端设置有图像采集摄像头;木材硬度采集器内的中部设置有施压腔,木材硬度采集器的前端开设有穿孔,施压腔内的后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靠近穿孔的一侧活动设置有承压片,施压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承压片之间设置有弹簧,滑块连接有与穿孔滑动连接的刺针,不受外力时,刺针穿出穿孔;鉴定终端的前侧设置有显示器及多个操作按键,鉴定终端内设置有电池、存储模块及控制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多种木材用于比对的图片及硬度数据。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现场木材种类鉴定,便携、快速且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材种类鉴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材种类快速鉴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还是传统的人工鉴定,其依据木材的外观特征和解剖特征,主要通过观察木材宏观或微观特征将木材鉴定到属或种的过程。木材的宏观鉴定主要是通过木材颜色、气味、滋味、纹理等特点来判别木材,其中有很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人为判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为判断只能判断出自己见多或熟悉的木材种类。木材微观鉴定技术主要是通过制作木材多个截面的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记录木材组织与细胞形态与排列等微观构造特征,之后与标准木材切片的特征进行比对分析,最后实现木材的准确鉴定,但这种切片鉴定方式较为专业,操作繁琐,耗时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携的、用于现场木材鉴定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木材种类快速鉴定的装置,可适用于现场木材种类鉴定,便携、快速且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木材种类快速鉴定的装置,包括鉴定终端,所述鉴定终端通过线缆分别连接有木材图像采集器及木材硬度采集器,所述木材图像采集器的前端设置有图像采集摄像头;所述木材硬度采集器内的中部设置有施压腔,所述木材硬度采集器的前端开设有穿孔,所述施压腔内远离所述穿孔的一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靠近所述穿孔的一侧活动设置有承压片,所述施压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承压片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滑块连接有与所述穿孔滑动连接的刺针,不受外力时,所述刺针穿出所述穿孔;所述鉴定终端的前侧设置有显示器及多个操作按键,所述鉴定终端内设置有电池、存储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多种木材用于比对的图片及硬度数据,所述图像采集摄像头、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显示器、每一操作按键、电池及所述存储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用木材图像采集器拍摄木材的照片,传输给控制模块后读取存储模块的图片进行智能比对,筛选出比对相似的木材种类,最后使用木材硬度采集器,推动木材硬度采集器使刺针笔直的穿刺进木材,直至木材硬度采集器的前端顶到木材,用刺针刺向木材时,会推动滑块后移压缩弹簧,木材越硬则刺针穿入的深度越浅,推动滑块后移的距离越长,弹簧得到反作用力推动承压片使压力传感器受压并且将压力数据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读取存储模块的硬度数据进行比对,最后进一步筛选出相近的木材种类,若筛选出的木材种类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就仍需要根据筛选结果人为主观判断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鉴定终端通过线缆连接有木材细节图像采集器,所述木材细节图像采集器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的显微镜摄像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木材细节图像采集器拍摄木材的微观照片,传输给控制模块后读取存储模块的图片进行智能比对,进一步筛选,使得最终筛选的结果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木材硬度采集器的前端螺纹连接有用于罩住所述刺针的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木材硬度采集器的侧壁通过线缆与所述鉴定终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未经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391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簇集成系统
- 下一篇:二氧化碳混砂装置、加砂设备及石油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