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池故障诊断的电压内阻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32007.8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54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童国道;沈启鹏;李扬;林杨;田永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鼎尔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389;H05K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佰腾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9 | 代理人: | 黄杭飞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池 故障诊断 电压 内阻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电池故障诊断的电压内阻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本体,所述检测仪本体的底端位置通过一体成型设置有支撑卡条,且检测仪本体的内部中下方位置滑动安装有传动套筒,通过设置的操作齿盘、转向支架、检测仪本体、支撑卡条、衔接支脚、滚珠丝杆和传动套筒,在前后一组衔接支脚以倾斜的方式联合支撑卡条,来对整个检测仪提供对应的支撑作用力后的同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处于倾斜状态且显示端面偏超上设置的整个检测仪器,快速查看到检测到的电压内阻数据,相对于以往的直接检测仪平放操作,被预先调整到倾斜状态的检测仪可具备一便于查看检测数据的效果,有效地提高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池故障诊断的电压内阻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电池的常见故障,主要有电荷量降低、自行放电和充不进电等,除了电池零部件自身故障外,还可能是因为显示、采集模块异常,即电池实际并未出现该故障,电池的常见故障,主要有电荷量降低、自行放电和充不进电等,除了电池零部件自身故障外,还可能是因为显示、采集模块异常,即电池实际并未出现该故障,在对电池故障进行诊断时,常用到的诊断设备有电压内阻检测装置即为电压内阻检测仪。市面上的电压内阻检测装置在使用时,自身采用直接平放的设置,在不便于操作员对检测数据的便捷查看和记录的同时,也降低装置自身的实用性,并且在多次检测操作完成后,装置自身出现的高温发热现象,极其容易导致整个检测仪在进行下一级检测操作时出现停机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池故障诊断的电压内阻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无法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便捷查看及记录和整个检测仪无法实现快速降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池故障诊断的电压内阻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本体,所述检测仪本体的底端位置通过一体成型设置有支撑卡条,且检测仪本体的内部中下方位置滑动安装有传动套筒,所述传动套筒的内部穿插有滚珠丝杆,且滚珠丝杆的底端位置套接有操作齿盘,所述传动套筒的两侧位置均点焊固定有转向支架,且转向支架的垂直端底端位置螺旋安装有衔接支脚。
优选的,所述检测仪本体的正面中部位置安装有显示屏,且检测仪本体的正面右下方位置通过一体成型设置有测试夹具接口,所述检测仪本体的一侧中部位置活动安装有右侧板,所述测试夹具接口、显示屏的接线端分别和检测仪本体内部中设有的控制器的接线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右侧板的内部一侧位置通过一体成型设置有散热开口,所述检测仪本体的另一侧中部位置安装有左侧板,所述左侧板的正前方位置设置有限定卡板,且左侧板沿着检测仪本体竖向中轴线为对称轴和右侧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左侧板和散热开口之间左右位置相邻设置,所述左侧板的一侧上方位置相邻设置有竖向支杆,且竖向支杆、限定卡板分别和检测仪本体之间一体成型,所述竖向支杆的下方位置螺旋安装有挤压螺栓,所述左侧板的两侧位置均通过一体成型设置有铰接连轴,且铰接连轴和限定卡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铰接连轴的外部套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两侧端分别和限定卡板、左侧板的一侧端点焊固定。
优选的,所述衔接支脚的底部和支撑卡条的底部之间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且衔接支脚通过转向支架、传动套筒、滚珠丝杆和操作齿盘传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杆和检测仪本体之间转动连接,且检测仪本体和转向支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转向支架的外形呈“L”型结构分布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鼎尔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鼎尔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32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交换站内一补二装置控制系统
- 下一篇:便于清理的桥梁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