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板点亮检测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11711.5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69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叶梁兴;黄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恺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火炬高***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板 点亮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板点亮检测机。该面板点亮检测机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点亮测试装置,其设置于承载装置上方;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台、第一驱动机构、两个设于承载台上的测试工位,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承载台移动,以使两个测试工位交替移动至点亮测试装置的检测区;移送装置,其用于将前序工位上所承载的面板转移至位于点亮测试装置检测区外的测试工位上,并将位于点亮测试装置检测区外的测试工位上的面板转移至后序工位。其采用双测试工位的承载装置设置,通过移送装置相对承载装置的交替联动,二者配合能够实现点亮检测工序和面板转移工序同时进行,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板点亮检测机。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平面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Liguid Crystal Display,LCD)因具有体积轻薄、低耗量等特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
由于液晶面板生产工艺复杂且工序多,在生产过程中将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表面缺陷。当制造液晶面板时,需要检测面板是否存在缺陷,根据缺陷的大小来区分,则主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尤其微观的缺陷难以通过人工肉眼去识别,需额外借助精密仪器。而人工肉眼借助精密仪器去识别缺陷的方式具有以下缺点:检测效率低下,无法匹配高速的自动化生产线;漏检率高;检测数据不易保存和管理,后续难以做到异常追溯;人工劳动强度大,且受环境影响比较明显从而导致误判和漏判,因此,市面上趋向于采用液晶面板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目前,已知的液晶面板自动检测设备主要是通过一个面板快速移载装置依序将待测液晶面板上载至一面板点亮测试装置中,由人工将该待测液晶面板连接测试系统的电连接器,进行液晶面板点亮测试判断该液晶面板是否正常,而后,通过一个移载器将测试后的液晶面板移至下一工序中。
如上所述,由于进行液晶面板点亮测试部份,仍需藉由人工手动连接测试系统,其处理时间较长,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点亮检测工序的工作流程为:①移载装置将待检测从上一工序转移至液晶面板点亮测试工位-②面板点亮测试装置对面板进行检测-③移载装置将检测后的液晶面板转移至下一工序的测试工位或者运输线上;现有的面板移载装置将待测液晶面板上载至该面板点亮测试装置步骤,即步骤①的处理速度快,而面板点亮检测过程,即步骤②需要的时间较长,因而造成该快速移载装置必须加长将液晶面板转移至点亮测试装置的周期时间,即加大步骤②的周期时间,用以等候检测点亮工序完成腾出测试工位,如此便造成生产效率不佳,液晶面板的产能低,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点亮检测设备存在的生产效率不佳、导致液晶面板的产能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板点亮检测机,其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
点亮测试装置,其设置于承载装置上方;
承载装置,包括承载台、第一驱动机构、两个设于承载台上的测试工位,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承载台移动,以使两个所述测试工位交替移动至点亮测试装置的检测区;
移送装置,其用于将前序工位上所承载的面板转移至位于点亮测试装置检测区外的测试工位上,并将位于点亮测试装置检测区外的测试工位上的面板转移至后序工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承载台转动,且两个测试工位相对于转动轴心呈对称分布,以使承载台转动时带动两个测试工位交替移动至面板点亮测试装置的检测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为圆形板状结构,且承载台沿圆心进行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送装置包括第一移载滑轨以及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二移载机构滑动连接于第一移载滑轨上,所述第一移载机构通过第一移载滑轨在位于点亮测试装置检测区外的测试工位、前序工位交替移动,且所述第二移载机构通过第一移载滑轨在位于点亮测试装置检测区外的测试工位、后序工位交替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恺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恺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11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型材切割废料排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管径管道焊接作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