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98704.2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65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峥祥;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5/00 | 分类号: | A61H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杨凤娟 |
地址: | 72100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西医结合 内科 按摩 装置 | ||
1.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支撑架(1)、躺板(2)、转杆(3)、背板(4)、第一固定架(5)、第一电机(6)、第一齿轮(7)、第一连接壳(8)、第一按摩球(9)、外壳(10)、棘轮(11)、转块(12)、固定杆(13)、楔形杆(14)、弹簧(15)和拉杆(16),躺板(2)的底部连接有两个支撑架(1),两个支撑架(1)呈前后对称式设置,躺板(2)的右侧转动式贯穿有转杆(3),转杆(3)上连接有背板(4),背板(4)的底部均与两个支撑架(1)接触配合,转杆(3)外壁的前侧转动式连接有外壳(10),转杆(3)外壁的前侧连接有棘轮(11),棘轮(11)位于外壳(10)内部,转杆(3)的前侧连接有转块(12),转块(12)位于外壳(10)的前侧,躺板(2)底部的右前侧连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前侧滑动式贯穿有楔形杆(14),楔形杆(14)贯穿外壳(10)的左侧壁,并且楔形杆(14)与棘轮(11)卡接配合,楔形杆(14)的左侧连接有拉杆(16),楔形杆(14)与固定杆(13)的右壁之间连接有弹簧(15),弹簧(15)套在楔形杆(14)上,背板(4)的前后两侧均贯穿有两个第一连接壳(8),同侧的两个第一连接壳(8)呈左右对称式设置,四个第一连接壳(8)的内部均转动式贯穿有第一按摩球(9),四个第一按摩球(9)的底部均连接有第一齿轮(7),同侧的两个第一齿轮(7)啮合,背板(4)底部的左侧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架(5),两个第一固定架(5)呈前后对称式设置,两个第一固定架(5)的右端均安装有第一电机(6),两个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分别连接在前侧右方的第一齿轮(7)上和后侧右方的第一齿轮(7)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二固定架(17)、第二电机(18)、第二齿轮(19)、第二连接壳(20)和第二按摩球(21),躺板(2)的前后两侧均贯穿有三个第二连接壳(20),同侧的三个第二连接壳(20)为等距排列,六个第二连接壳(20)的内部均转动式贯穿有第二按摩球(21),六个第二按摩球(21)的底部均连接有第二齿轮(19),同侧中的左右两方的第二齿轮(19)均与同侧中间的第二齿轮(19)啮合,躺板(2)底部的左侧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架(17),两个第二固定架(17)呈前后对称式设置,两个第二固定架(17)的右端均安装有第二电机(18),两个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分别连接在前侧中间的第二齿轮(19)上和后侧中间的第二齿轮(19)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装置,其特征是,支撑架(1)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装置,其特征是,躺板(2)顶部的右侧设有枕头。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装置,其特征是,转块(12)的边角为圆倒角处理。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装置,其特征是,枕头由硅胶材质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市中医医院,未经宝鸡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987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风冷式光伏发电用高效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贴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