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种子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87100.8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63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磊;田兴山;张泰劼;张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5/30 | 分类号: | A01D45/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3 | 代理人: | 沈素芹 |
地址: | 51064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子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种子收集装置,包括支撑筒、框架、透气网格布;所述支撑筒为中空圆筒;所述框架整体为碗状结构,由多根铁丝或不锈钢丝相互固定实现,底部同支撑筒固定;所述透气网格布覆盖在框架外侧,在所述透气网格布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的种子收集装置,适用于在可控环境,比如试验田、实验室内,收集从植株上成熟掉落的种子,该装置安装方便,安装完成后不需要人工干预即可以收集得到全部的种子,收集过程较为方便,而且对植株正常生长影响较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领域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种子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学相关研究中常需收集种子开展相关研究,在某些研究中希望获得某株植物的全部种子,但很多植物种子随熟随落,需要频繁去收集掉落的种子,若收集不及时,容易损失部分种子,难以准确统计其种子量;虽然可以在种子完全成熟前提前收集,但是该种情况下收集获得的种子成熟度不够,可能不利于后续研究,比如研究种子的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子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种子收集装置,包括支撑筒、框架、透气网格布;所述支撑筒为中空圆筒;所述框架整体为碗状结构,由多根铁丝或不锈钢丝相互固定实现,底部同支撑筒固定;所述透气网格布覆盖在框架外侧,在所述透气网格布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筒为两片式结构,为完全分离的两个半圆筒,通过螺栓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筒为两个半圆筒,一端通过铰接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架为单片结构,所述透气网格布为单片结构,在两端处设置有拉链。
优选的,所述种子收集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到框架顶部,一端竖向下,其底部凸出于支撑筒底部。
优选的,在所述框架顶部开口处设置有透气封盖,所述透气封盖可拆卸的固定到框架顶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筒上部设置有支撑筒遮罩网层。
优选的,在所述支撑筒上部设置有多组凸起针,所述凸起针向外倾斜,所述支撑筒遮罩网层由长条形弹性细网布往复重叠构成,所述弹性细网布通过凸起针实现同支撑筒上部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框架通过螺栓结构或者卡槽结构实现底部同支撑筒的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框架同支撑筒接触的底部区域,设置有一圈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为致密的软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卡槽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外壁上的一圈通孔、在所述框架底部设置的多个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的种子收集装置,适用于在可控环境,比如试验田、实验室内,收集从植株上成熟掉落的种子,该装置安装方便,安装完成后不需要人工干预即可以收集得到全部的种子,收集过程较为方便,而且对植株正常生长影响较少。
为使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其他目的、优点、特征及作用能更清楚易懂,将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出详细展开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支撑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支撑筒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871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装置及种牙机器人
- 下一篇:承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