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片、压痕机构、分切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76228.4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40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朱丽娟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痕 机构 装置 电池 单体 用电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极片、压痕机构、分切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包括:沿预设方向相邻设置的留白区和涂膜区,其中,极片包括沿卷绕方向上的起卷端和收卷端,卷绕方向垂直于预设方向,沿卷绕方向上留白区距离起卷端预设距离的范围内构造形成有加强结构。本申请由于加强结构形成于留白区距离起卷端预设距离的范围内,增强了该范围内留白区的抗弯强度,当极片起卷时,在留白区的抗弯作用下极片在垂直方向上的翘曲得以缓解或消失,由此可以缓解极片在卷绕时因翘曲而褶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片、压痕机构、分切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极片是形成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用于参与电化学反应以实现电池的充放电。现有极片在卷绕时容易出现褶皱。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压痕机构、分切装置、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缓解极片在卷绕时容易褶皱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包括沿预设方向相邻设置的留白区和涂膜区,其中,极片包括沿卷绕方向上的起卷端和收卷端,卷绕方向垂直于预设方向,沿卷绕方向上留白区距离起卷端预设距离的范围内构造形成有加强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加强结构形成于留白区距离起卷端预设距离的范围内,增强了该范围内留白区的抗弯强度,当极片起卷时,在留白区的抗弯作用下极片在垂直方向上的翘曲得以缓解或消失,由此可以缓解极片在卷绕时因翘曲而褶皱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距离大于0.5m。此时,可避免在预设距离小于0.5mm时极片因加强效果不足,依然会有翘曲和褶皱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预设方向上加强结构与涂膜区之间的最短距离至少为2mm。此时,由于加强结构与涂膜区具有一定间隙,在留白区上形成加强结构时,形成加强结构的装置可以与涂膜区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可避免形成加强结构的装置碰撞到涂膜区造成涂膜区上活性浆料的脱落,甚至损坏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结构为沿留白区的厚度方向凹陷形成的压痕。此时,通过压痕形成加强结构,相比其他诸如焊接加强片、局部增厚形成加强部的方式来时,加强结构的形成更加方便,可助于加快极片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痕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压痕在厚度方向上指向留白区的相同一侧凹陷。如此,不仅可以采用同一压花辊等构件来形成全部压痕,简化加强结构的加工工序,同时还可避免部分压痕指向留白区的一侧凹陷、且另一部分压痕指向留白区的另一侧凹陷时,因自身厚度较薄而处于指向不同的压痕之间的留白区部分容易断裂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留白区所在的平面上,压痕呈条状和/或点状。此时,压痕呈条状和/或点状,易于实现加强结构的形成,有助于简化形成压痕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痕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压痕沿卷绕方向上和/或沿预设方向上错位分布。此时,压痕错位分布在留白区上,可保证留白区各处的应力均匀,有助于保证留白区卷绕不断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留白区所在的平面上,压痕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为2um~4um。通过限定压痕的尺寸,可以尽可能多的在留白区上形成压痕,有助于保证留白区的应力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上压痕的凹陷深度为140um~600um。压痕的凹陷深度在该范围内时,不仅不会损坏留白区,而且可以产生很好的抗弯效果,能够较好的缓解极片卷绕时褶皱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762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