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连接器母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73946.6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56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才;万军;朱新爱;方培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11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天宝 |
地址: | 2011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连接器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连接器母端子,包括壳体和包线体,其中壳体为管壳式结构,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五弯折段,第五弯折段朝向第一弯折段弯折构成闭合式弯折结构,第一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的中部分别相对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为管壳式结构通过一体式的连续化折弯结构构建,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设于管壳式结构内部,并在第一夹持部设置相互叠压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使得公端子能够自壳体的轴向插入并夹持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可以有效避免轴向和径向的冲击力,构建了稳定的电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连接器母端子。
背景技术
汽车端子作为整辆中各种类电子线束及电流及信号的传输接头,其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及其苛刻,如果将线束对应为人体的神经线的话,汽车端子就是各条神经线中的联络点。
现有的小型化连接器母端子通常由接触部(其上设有夹持结构,可称为夹持接触部)和包线部,其中接触部与公端子是通过插接结构配合,公端子在服役状态下通过接触部的插接结构插接固定于母端子中,构成电连接结构,现有产品中接触部与母端子容易因为轴向、径向受力而移动,使得电连接失效,这使得母端子的接触部的稳定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连接器母端子,壳体为管壳式结构通过一体式的连续化折弯结构构建,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设于管壳式结构内部,使得公端子能够自壳体的轴向插入并夹持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并在第一夹持部设置相互叠压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可以有效避免轴向和径向的冲击力,构建了稳定的电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连接器母端子,包括壳体和包线体,其中具体地:
所述壳体为管壳式结构,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五弯折段,所述第五弯折段朝向第一弯折段弯折构成闭合式弯折结构,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的中部分别相对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公端子能够自壳体的轴向插入并夹持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相互叠压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
所述包线体与所述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构成第一管型闭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弯折段为倒U型弯折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弯折段与第一弯折段构成第二管型闭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部为凸起式夹持结构。
进一步地,在壳体的轴向,第一弯折段包括第一弯折段后段与第一弯折段前段,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分别设于第一弯折段后段与第一弯折段前段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段前段的端部弯折并压接于第一弯折段后段的端部表面,构成叠压弯折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段的端部设有凸爪,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限位通孔,所述凸爪插接至所述限位通孔中,构成过盈配合结构,即插销稳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弯折段的中部设有补强限位板,所述补强限位板设于第一夹持部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包线体包括包线本体和设于包线本体上的包线尾翼,所述包线尾翼为柔性金属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73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成像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飞行汽车的铝合金副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