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墙管线一体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68370.4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25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邹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贝源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C1/39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墙 管线 一体化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墙管线一体化结构,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目在于实现隔墙与管线一体化。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隔墙管线一体化结构,包括预制的隔墙,隔墙固定安装于主体结构,隔墙之间设置竖向的管线柱,“管线柱的侧面与隔墙之间固定连接”和/或“管线柱的上下两端至少一端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管线柱的内部预留至少一个管线腔,管线腔在管线柱的顶部和底部至少一处与外界连通,管线柱的侧面还设置至少一个开孔,开孔与管线腔连通。管线柱的管线腔用于布置各种建筑管线,实现了隔墙与管线一体化;管线布置于管线腔内并通过管线柱顶部或底部与外界连通,便于管线的布置以及检修。本实用新型用于装配式建筑隔墙的设计与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实现隔墙与管线一体化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的管线,例如水管、电线等,通常在墙体中现场切割、开槽,然后修复墙面。这种方式施工繁琐,且后期改造难度大,成本高。针对该问题,装配式建筑采用“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的方式进行解决。“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的原则就是要做到管线分离,管线分离中的“管线”指的是电气与智能化、给排水和供暖通风等专业的管线和管道,“分离”是指管线与结构(含非承重围护墙和内隔墙)的分离,即预留单独的管线和配线空间,不将其埋入结构体中。管线分离的好处是在不损坏结构的前提下,便于对管线进行更换和维修,后期维修便捷,改造成本低。
建设部于2017年发布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该评价标准对“围护墙和内隔墙”评价项中“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的评价要求是50%≤比例≤80%,评价分值为2~5分。重庆建委于2021年1月24日发布了《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该计算细则对“围护墙和内隔墙”评价项中的“预制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的指标要求是50%≤比例≤80%,计算分值为5~7分。四川建设厅于2019年9月22日发布了《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该计算细则对“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与“内隔墙与装修一体化”的评价要求均是50%≤比例≤80%,评价分值均为1~2.5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墙管线一体化结构,目在于实现隔墙与管线一体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隔墙管线一体化结构,包括预制的隔墙,隔墙固定安装于主体结构,隔墙之间设置竖向的管线柱,“管线柱的与隔墙之间固定连接”和/或“管线柱的上下两端至少一端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管线柱的内部预留至少一个管线腔,管线腔在管线柱的顶部和底部至少一处与外界连通,管线柱的侧面还设置至少一个开孔,开孔与管线腔连通。
具体的:管线柱的厚度与隔墙的厚度相等,管线柱在水平截面上的外轮廓呈矩形,管线腔在水平截面上呈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的是:管线柱为一个整体,或者由至少两段预制管线段串联式连接。
具体的:预制管线段之间通过套管相连,套管的中部外侧设置限位件,套管的上段和下段分别插于预制管线段的管线腔内,限位件位于预制管线段之间,预制管线段之间的间隙充填粘结剂。
具体的:隔墙为ALC条板、陶粒混凝土轻质条板或聚苯颗粒水泥轻质隔板。
具体的:管线柱为外部材料与箍筋+纵向钢筋的预制结构,预制结构的内部预留管线腔;或者管线柱为外部材料预埋金属管的结构,金属管形成管线腔;形成管线柱的外部材料为普通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陶粒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烧结砖、蒸压粉煤灰砖或蒸压灰砂砖。
具体的:管线柱的侧面与隔墙之间通过“钢片+射钉”连接;管线柱与主体结构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连接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于固定板上的定位管,固定板固定于主体结构,定位管插于管线柱上端或下端的管线腔内,定位管的侧壁和/或定位管的管底处的固定板还设置开孔,管线柱在与定位管的开孔对应的位置设置孔洞或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贝源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贝源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683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