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57927.4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80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曾勇;马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金海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7/18;E04G11/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传松 |
地址: | 4112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楼板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支撑结构,包括主支模架以及次支模架,所述主支模架位于相邻的两个钢梁之间,所述主支模架的一端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板之间,所述主支模架的另一端安装于另外一个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板之间,所述次支模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模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支撑结构,需要对楼承板临时进行支撑时,不仅操作更加简单,更加省时省力,而且所耗材料少,此外对下一层楼层的施工影响较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楼板的施工一般是在相邻的两个钢梁之间铺设楼承板,然后在楼承板上进行混凝土浇捣施工。当楼承板的跨度较大,也就是相邻的两个钢梁之间的距离较大时,由于混凝土浇筑振动器、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时活荷载的多重作用,楼承板的中部位置容易下沉并形成较大的挠度,不仅导致混凝土用量增加,而且楼承板产生变形,会影响楼底面美观,同时对结构体系受力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业界常见的解决方式是在需要浇筑混凝土楼板的下一层楼板上搭设满堂支撑架,满堂支撑架的顶端顶持并支撑楼承板。现有的方式虽然能够对楼承板进行支撑,但是存在以下弊端:搭设满堂脚手架不仅操作麻烦,费时费力,而且材料耗费量高,此外满堂支撑架占据下一层楼层,会影响下一层楼层的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支撑结构,需要对楼承板临时进行支撑时,不仅操作更加简单,更加省时省力,而且所耗材料少,此外对下一层楼层的施工影响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支撑结构,包括:
主支模架,位于相邻的两个钢梁之间,所述主支模架的一端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板之间,所述主支模架的另一端安装于另外一个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板之间;
次支模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模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支撑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主支模架的一端安装于其中一个钢梁的两个翼缘板之间,主支模架的另一端安装于另外一个钢梁的两个翼缘板之间,两个钢梁底端的翼缘板配合对主支模架进行支撑,次支模架安装于主支模架上。需要浇筑混凝土楼板时,将楼承板铺设于相邻的两个钢梁之间,主支模架与次支模架配合对楼承板进行辅助支撑,之后即可在楼承板上浇筑混凝土楼板。由于主支模架与次支模架的支撑作用,进而在浇筑混凝土楼板时,楼承板不容易朝下弯曲变形。当混凝土楼板施工完成后,将主支模架从相邻的两个钢梁之间拆卸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而且所耗材料少,此外对下一层楼层的施工影响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支模架的两端均竖直设置有支顶立杆,所述支顶立杆位于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板之间,并且所述支顶立杆的上下端顶持所述钢梁的两个翼缘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顶立杆包括:
支撑螺杆,竖直设置并顶持所述钢梁底端的翼缘板;
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支撑螺杆;
套管,套设所述支撑螺杆并位于所述调节螺母的上方,所述套管的底端顶持所述调节螺母,所述套管的顶端顶持所述钢梁顶端的翼缘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与所述调节螺母之间设置有垫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螺杆的底端设置有垫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支模架包括:
主上肋杆,所述主上肋杆的两端夹持于对应的所述套管与所述钢梁顶端的翼缘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金海钢结构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金海钢结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579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座结构
- 下一篇:动力电池的顶盖组件、动力电池的极柱及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