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牵引针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50056.3 | 申请日: | 2022-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86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菁;熊文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汤荞赫 |
| 地址: | 21501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牵引针,包括针本体以及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针本体的端部,连接结构包括杆体本体以及若干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间隔设置在所述杆体本体上,所述限位部适于管件套设,任一所述限位部的径向截面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针本体的径向截面尺寸。此结构的牵引针,通过限位部对管件进行限位,管件套设在杆件本体上,通过多个限位部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管件,具有适配性好、空间占比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牵引针。
背景技术
医疗中可通过构建皮下隧道,对人体器官或组织进行定位治疗,皮下隧道是在皮下组织中留置导管,通过导管形成输送药物的隧道。构建皮下隧道的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其对人体的创伤小,并发症风险低。
现有技术中,在皮下留置导管手术时,通常通过穿刺针连接导管,医疗人员通过操作穿刺针带动导管进入皮下组织的预设位置,以形成皮下隧道,穿刺针的末端通过连接片安装导管。
但上述的穿刺针,连接片设置在穿刺针的外周侧,在穿刺针带动导管时,由于连接片空间占比大,容易造成对皮下组织的挤压,造成组织的创伤,导致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的通过阻力大,安全性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的通过阻力大,安全性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牵引针,包括:
针本体;
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针本体的端部,包括杆体本体以及若干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间隔设置在所述杆体本体上,所述限位部适于管件套设,任一所述限位部的径向截面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针本体的径向截面尺寸。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为在所述杆体本体的外壁面上成型的凹槽或凸起。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为沿所述杆体本体的径向截面为圆形的环形凸起。
可选地,在所述杆体本体的轴向方向上,由远离所述针本体的一端至靠近所述针本体的一端方向上,所述限位部的径向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在所述杆体本体上,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限位部的径向壁面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杆体本体远离所述针本体上的端部设有第一头部,所述第一头部适于引导管件套设。
可选地,所述牵引针还包括引导结构,偏离所述针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引导结构相对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针本体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引导部,在远离所述针本体的方向上,所述引导部的径向截面尺寸渐变减小。
可选地,所述引导部远离所述针本体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头部,所述第二头部适于穿入皮下组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针,包括针本体以及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针本体的端部,连接结构包括杆体本体以及若干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间隔设置在所述杆体本体上,所述限位部适于管件套设,任一所述限位部的径向截面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针本体的径向截面尺寸。
此结构的牵引针,连接结构连接在针本体的端部,限位部间隔设置在杆体本体上,通过限位部对管件的套设进行限位,通过外力驱动操作针本体,使针本体可带动套设在连接结构处的管件进入皮下组织,将限位部的径向截面尺寸设置为小于或等于针本体的径向截面尺寸,降低连接结构与管件的空间占比,减小管件进入皮下组织的阻力,可降低对组织的创伤,有利于针本体牵引连接结构与管件通过皮下组织到达皮下隧道预设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50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化炸药混药装置
- 下一篇:外形美观一体包边门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