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开压紧钢筋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36552.3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00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贾春志;徐瑞榕;王圣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春志;徐瑞榕;王圣任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张婧 |
地址: | 457001 河南省濮阳市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开 压紧 钢筋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开压紧钢筋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扣件、第二扣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螺栓,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内壁均为圆柱面且均设置螺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设置通孔,第一扣件和第一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扣件和第二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带有内螺纹的对开式扣件,在螺栓拧紧后,扣件内螺纹咬紧钢筋的肋而实现钢筋机械连接;为了提高安装连接效率,两个扣件同一侧可采用合页结构,扣件的一侧采用销轴连接,既便于保证扣件连接的间隙,又减少螺栓数量,提高接头安装便利性及连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开压紧钢筋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进程中,钢筋工程工业化技术中的模块化、部品化钢筋机械连接是其能否实现的关键技术。
近年来相继出现了“部品化技术”的施工发展趋势,它们分别在建筑、桥梁、高铁等行业率先出现了一些钢筋工程工业化施工的案例,如深中通道项目、京张高铁北京清河站、京雄高铁河北雄安站等项目。出现了一些专用于钢筋模块化、部品化施工的新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如锥套锁紧钢筋接头、双螺套钢筋接头、U套螺纹钢筋接头。
部品化钢筋机械连接的最大特点是:连接钢筋被固定无法旋转;钢筋连接后无法对顶紧,多少都会留有一定间隙;部品在预制、吊装、连接过程都会有一定的形位误差,并难免产生一定的变形(主要是钢筋部品)。
在上述“部品”连接工况条件下,现有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的缺陷:
1)直螺纹接头难以满足变形性能要求:无法对顶且连接钢筋有一定间隙,接头是难以满足现行标准规定的接头变形性能要求;
2)直螺纹接头连接两端“钢筋螺纹轨迹线”不重合而无法实现钢筋有效连接:部品预制、安装及连接产生的尺寸误差,难以保证每一个接头连接两端的“钢筋螺纹轨迹线”都可重合。如果不重合,则连接的螺纹套筒就无法从一端钢筋旋合至另一端的连接钢筋上。目前,在基础钢筋笼连接中采用直螺纹接头,即使在地面采用“预拼装”的方式,也仍有许多接头连接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加大连接扭矩(可能会增加几倍至10倍),看似套筒连接到位,其实内侧的连接螺纹已经大大损伤,连接性能无法合格。
连接“螺纹轨迹线”不重合情况下的直螺纹接头连接与“螺纹轨迹线”不重合情况下的双螺套接头连接。
锥套锁紧钢筋接头,连接现场需要专用连接工具及电源,在接头数量较少情况下,使用经济性不佳。
现有钢筋连接需要的空间尺寸大:由于用于连接的工具尺寸限制,在钢筋连接时,连接钢筋轴向方向需要的空间较大,接头附近的箍筋需要后绑扎连接,或PC构件的混凝土需要预留较大的连接间距,造成部品二次连接工作量较大,连接现场需要电源与机具,并且连接工具成本较高,在接头数量较少情况下,不便于采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钢筋连接问题,提供一种对开压紧钢筋连接装置,通过带有内螺纹的对开式扣件,在螺栓拧紧后,扣件内螺纹咬紧钢筋的肋而实现钢筋机械连接;为了提高安装连接效率,扣件可采用合页结构,扣件的一侧采用销轴连接,既便于保证扣件连接的间隙,又减少螺栓数量,提高接头安装便利性及连接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开压紧钢筋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扣件,设置在第一扣件相对一侧的第二扣件,与第一扣件连接且设置在第一扣件两侧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扣件连接且设置在第二扣件两侧的第二连接件和连接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螺栓,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内壁均为圆柱面且均设置螺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设置通孔,第一扣件和第一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扣件和第二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对开压紧钢筋连接装置,作为优选方式,还包括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合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春志;徐瑞榕;王圣任,未经贾春志;徐瑞榕;王圣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365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