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态缓冲沟及生态缓冲带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33955.2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25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汤双宇;宋洪涛;高志永;张保君;赵奕;白培峰;高长城;田宇;包奋强;邱凌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38;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严小艳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缓冲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缓冲沟及生态缓冲带,其中生态缓冲沟包括多个缓冲处理模块,每个所述缓冲处理模块包括净化层及下渗层,多个所述缓冲处理模块沿所述生态缓冲沟的长度方向拼接延伸,所述净化层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吸附并处理雨水中污染物的混合基质。本申请中的生态缓冲沟,能够通过多个缓冲处理模块相互拼接的模块化组装,提高生态缓冲沟的施工效率,同时保证工程生态缓冲沟各段的均一性。通过将模块化单元沿生态缓冲沟的长度方向拼接延伸,能够有效增大生态缓冲沟的区域面积,通过净化层以及下渗层,能够对径流雨水进行过滤净化,结合净化层顶部设置的混合基质,能够有效吸附以及处理雨水中氮、磷等污染物,提高生态缓冲沟对雨水的初步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生态技术流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态缓冲沟及生态缓冲带。
背景技术
点源和非点源污染引起的水质型缺水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非点源污染是指污染物从非固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随径流进入受纳水体并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及其他形式污染的污染源。对一般城市而言,雨水径流污染是城市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通过天然降雨及形成的雨水径流的淋洗、冲刷作用,使空气、地面、表层土壤中的悬浮或沉积的污染物质被雨水径流携入各类地表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及其他形式的污染,进而破坏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水体水环境质量恶化。
河湖生态缓冲地带是在水域与陆地之间的一定区域内建设的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湿地、生态拦截渠、植草沟等措施具有拦截污染、净化水体、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作用,能够达到保护水质和改善人居环境双赢。在河湖生态缓冲带中设置生态缓冲沟,可以有效拦截地面雨水径流,并对拦截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初步生态处理。雨水径流中的含氮及含磷污染物是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之一,现有的生态缓冲沟技术对氮磷污染物的处理及去除效果不佳,通过生态缓冲沟的雨水径流不能满足河道排放的要求。另外,现有的生态缓冲沟的实施较为粗放,工程量主要为开挖土方,但施工人员在沟渠深度、填料装填中常常很难做到均一,从而导致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缓冲沟及生态缓冲带,能够对雨水中浓度较高的含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吸附,并以模块化的组装方式提高生态缓冲沟的施工效率,同时保证工程生态缓冲沟各段的均一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缓冲沟,包括多个缓冲处理模块,每个所述缓冲处理模块包括净化层及下渗层,多个所述缓冲处理模块沿所述生态缓冲沟的长度方向拼接延伸,所述净化层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吸附并处理雨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混合基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缓冲处理模块包括位于所述生态缓冲沟的宽度方向两侧的PVC网板,以及连接在所述PVC网板底部的PVC底板,所述PVC底板上间隔开设有透水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PVC网板包括多个方板,所述方板呈锯齿状弯折排布,相邻所述缓冲处理模块通过所述PVC网板的端面楔合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方板的尺寸以及相邻所述方板之间的夹角均相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层包括卵石层及砾石层,所述下渗层包括黏土层,所述方板的竖直高度分别与所述卵石层、所述砾石层以及所述黏土层的铺设厚度相对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基质成团设置且间隔排布在所述卵石层的顶部,在所述混合基质上种植有耐水植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盛装所述混合基质的网袋,所述网袋包括能够将所述混合基质整形为椭球状的PVC网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椭球状的所述混合基质按长轴横卧布设,所述耐水植物种植在短轴方向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339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