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贴不织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33031.2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13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佰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8 | 分类号: | B23K26/38;B23K26/142;B23K26/7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易文学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织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贴不织布装置,包括架体和上料装置;对应上料装置出料端设有支撑台,上料装置出料端能够将不织布输出到支撑台上;在支撑台与上料装置之间设有切割装置,切割装置的切割端面向不织布并能够将不织布切断成粘贴单元;对应支撑台外侧设有纵向的安置板,安置板上间隔设有若干仿形夹具并用于装夹工件;安置板与架体之间设有纵向移动控制结构并能够带动安置板纵向移动以使得仿形夹具逐个对应的位于支撑台外侧的贴布工位;架体上还设有夹取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更好的提高效率,能够更加有效防止漏贴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贴不织布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行业中,为了更好的防止汽车零部件装车过程中与其它零部件摩擦产生异响,通常需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背部进行贴不织布以解决此类问题发生。不织布又称无纺布,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简称:PET)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
现有生产工艺中,不织布的贴附,通常采用人工贴付作业形式,这种生产模式由于人员产生疲劳现象,易导致漏贴现象产生,且生产效率低,人力成本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更好的提高效率,能够更加有效防止漏贴的自动贴不织布装置,成为被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更好的提高效率,能够更加有效防止漏贴的自动贴不织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贴不织布装置,包括架体和上料装置;其特点在于,对应上料装置出料端设有支撑台,上料装置出料端能够将不织布输出到支撑台上;在支撑台与上料装置之间设有切割装置,切割装置的切割端面向不织布并能够将不织布切断成粘贴单元;对应支撑台外侧设有纵向的安置板,安置板上间隔设有若干仿形夹具并用于装夹工件;安置板与架体之间设有纵向移动控制结构并能够带动安置板纵向移动以使得仿形夹具逐个对应的位于支撑台外侧的贴布工位;架体上还设有夹取机构,夹取机构的夹取端能够夹取支撑台上的粘贴单元并水平向外平移至贴布工位上方,架体上对应贴布工位设有推料结构,推料结构的推料端能够带动贴布工位上方的粘贴单元向下运动并贴在工件上。
这样,上述结构的自动贴不织布装置在工作时,上料装置出料端能够将不织布输出到支撑台上,然后,切割装置能够将不织布切断成粘贴单元,粘贴单元支撑放置在支撑台上。再这之后,纵向移动控制结构能够带动安置板纵向移动以使得设置在其上方的仿形夹具逐个对应的位于支撑台外侧的贴布工位位置;夹取机构的夹取端夹取支撑台上的粘贴单元并水平向外平移至贴布工位上方,推料结构的推料端带动贴布工位上方的粘贴单元向下运动并贴在工件上,完成该工件的贴不织布,再进入下一个工件的贴不织布。上述装置采用设备替代人工操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贴不织布的质量更加的稳定,还能够更加有效防止漏贴。
进一步的,纵向移动控制结构采用导轨导槽配合导向,再采用丝杠螺母配合驱动电机完成驱动。
作为优化,在上料装置出料端衔接设置有水平的衔接板,在衔接板外侧衔接设置有所述支撑台;所述切割装置包括通过支架安装设置在衔接板与支撑台之间的激光切割头,激光切割头位于衔接板上方;且激光切割头的工作端向下设置。
这样,采用激光切割头进行切割,使得切割质量更好,切口更加齐整。并且还更加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上料装置包括滚筒,滚筒上饶设不织布,还包括若干导向杆,不织布输出端饶设在导向杆上;还设置有收料筒,不织布通常包括两层,不织布层和离型纸层,收料筒用于将离型纸层收集,使得离型纸层饶设在收料筒上;对应收料筒设置驱动结构带动收料筒旋转;不织布远端绕过衔接板外侧,收料筒对离型纸层具有牵引拉力,不织布层和离型纸层能够分离,不织布层向前运动并搭设衔接在支撑台上。这样,上料装置结构更加简单,设计更加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佰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佰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330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冲垫、电池组及电池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稳定性好的水稳添加剂储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