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盖板组件、锂离子电池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22769.9 | 申请日: | 2022-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62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曾士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152 | 分类号: | H01M50/152;H01M50/179;H01M50/531;H01M50/533;H01M50/559;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马艳丽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锂离子电池 盖板 组件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盖板组件、锂离子电池和车辆,旨在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正极极柱、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正极极柱设置在盖板本体上,正极极柱通过正极连接片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连接;负极连接片设置在盖板本体的下方,负极连接片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耳连接,且盖板本体通过锂离子电池的壳体与负极连接片连接,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耳和负极极耳的电流的同一侧引出,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装配空间利用率,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总高度,进一步提升了锂离子电池整体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盖板组件、锂离子电池和车辆。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广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众多锂离子电池结构类型中,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由于安全性能好、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的综合优势,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伴随着车用圆柱锂电池的技术升级,正在逐渐从18650、21700等小圆柱锂离子电池向体积更大、能量密度更高的4680、4690等大圆柱锂离子电池系列发展。
目前,圆柱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位于壳体的两端,负极极柱一般和圆柱锂离子电池的壳体焊接,正极极柱与正极集流片焊接。但是,由于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位于壳体的两端,使得圆柱锂离子电池的外部尺寸较大,空间利用率低。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盖板组件、锂离子电池和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正极极柱、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所述正极极柱设置在所述盖板本体上,所述正极极柱通过所述正极连接片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片设置在所述盖板本体的下方,所述负极连接片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耳连接,且所述盖板本体通过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壳体与所述负极连接片连接。
在上述盖板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负极极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上述盖板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边缘处的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焊接连接。
在上述盖板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极柱包括横向部分以及从所述横向部分垂直延伸的竖向部分;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竖向部分的连接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正极连接片连接,所述盖板本体与所述正极连接片和所述竖向部分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部件,所述横向部分与所述盖板本体之间设有第二绝缘部件。
在上述盖板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绝缘部件包括绝缘环以及从所述绝缘环的下边缘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绝缘环设置在所述通孔内并套设在所述竖向部分上,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位于所述盖板本体的内表面和所述正极连接片之间。
在上述盖板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绝缘部件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竖向部分上,所述密封圈用于绝缘密封所述盖板本体的外表面与所述横向部分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盖板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本体上还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用于向所述壳体内注电解液。
在上述盖板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极耳包括多个正极耳部,所述多个正极耳部呈扇形分布;并且/或者所述负极极耳包括多个负极耳部,所述多个负极耳部呈扇形分布。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22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明数据线接头
- 下一篇:一种带有防雨功能的光伏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