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通信的站台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11803.2 | 申请日: | 2022-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71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禹栋;金晶;张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R1/02;H04R1/08;G09F27/00;A47B8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许婉静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轨道交通 通信 站台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通信的站台通信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顶部焊接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贯穿箱体的内侧顶部并延伸至凹槽,凹槽的内部焊接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焊接安装有电动推杆。通过三组显示屏便于对站台信息进行全面播放,通过摄像头将站台的影像信息进行采集,经无线传输天线将其传输至控制室内,便于通过该装置对站台信息进行实时反馈,通过话筒与多媒体音响便于工作人员维护站台秩序,通过多媒体音响便于播报信息,通过电动推杆带动通信主机竖直移动便于对通信主机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失物招领箱便于对旅客的丢失物品进行存放,进而提高通信装置的功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通信的站台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现有的轨道交通的站台通信装置,常采用固定架悬挂一组显示器,通过显示器对旅客提供轨道交通信息显示服务,而现有的通信装置不能实现信息反馈功能,且现有的通信装置功能性较差。
经检索,公开号CN215222318U的中国专利于2021年12月17日公开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通信的站台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板、通信主机箱和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底端通过移动轴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移动底座顶端一侧安装有通信主机箱,所述移动底座顶端背离通信主机箱的一侧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插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顶端安装有通信板,所述通信板背离通信主机箱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通信板背离通信主机箱的一侧安装有扬声器,所述通信板背离通信主机箱的一侧靠近顶端位置处安装有摄像头。该专利虽然能够将轨道交通站台全部的现场情况传递到轨道交通中心,但是其整体功能性较差。
公开号CN206517397U的中国专利于2017年9月22日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通信的站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通信辐射部件,设置在站台处的轨道上,用于向列车通信装置发射电磁波并接收来自于该列车通信装置所发射的电磁波;通信发射部件,和通信辐射部件连接,用于产生电磁波并通过线缆传送给通信辐射部件并接收来自列车通信装置的电磁波信号;以及站台设备,与通信发射部件连接,用于存储和处理来自列车上的电磁波信号,其中,通信辐射部件和列车通信装置的无线信号接收部件的距离为100-300mm。该专利能够在列车进站时进行准实时的,静态的通信数据的下载和上传,但不能实现站台信息的采集和反馈。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通信的站台通信装置,以解决现有轨道交通站台通信装置不能实现信息反馈功能且功能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通信的站台通信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底部焊接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贯穿箱体的内侧顶部并延伸至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焊接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焊接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固定安装有通信主机,所述通信主机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与摄像头,所述通信主机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媒体音响,所述通信主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无线传输天线,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话筒架,所述话筒架的顶部插接安装有话筒,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失物招领箱。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设置有转动轮。
优选的,所述凹槽与转盘均呈圆形,且凹槽与转盘相匹配,通过凹槽便于对转盘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通信主机呈三棱柱形,且内部设置控制本体,通过通信主机便于对数据进行收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11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