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刺针帽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87124.6 | 申请日: | 202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30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袁梦雪;杨艾影;张静;贾利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合肥辉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5 | 代理人: | 张丽园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刺针 | ||
一种新型防刺针帽,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由壳体、装载于壳体内部的填充物以及置于壳体顶部开口端的封盖组成,壳体自顶部的开口向底部的闭合端之间依次为入口部、支撑部以及收合部,入口部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支撑部呈圆筒形,收合部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针头自封盖位置穿入至壳体内部,通过壳体内部的填充物固定针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构造的防刺针帽能减少使用过程中针刺伤的发生率,漏斗型的外壳及凹凸的表面增加了与手指间的摩擦力,方便抓握。超轻粘土填充整个防刺针帽中,能将针头全方位包裹,针头不易脱落。护理人员在使用了这种新型防刺针帽后,发生针刺伤的比例降低,在处理过程中针头均未从防刺针帽上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防刺针帽。
背景技术
针刺伤是医务人员因医疗利器引起的意外损伤,可造成皮肤破损并且足以使暴露者皮肤出血,这已经成为威胁到医务人员安全的问题之一。发生针刺伤前两位的是注射器、一次性头皮针,这也是护理人员临床上接触最多的医疗物品。从临床经验来看,最常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是将针头从拔出到被处理的这段时间。在护理实际操作过程中,护士将针头拔出后,无法立即处理时,可能会将针头回套,但这一操作极易引起针刺伤。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回套针头自带针帽从而导致针刺伤的发生率很有必要。
为了解决针刺伤的问题,已有很多医务工作者进行了研究。例如,中国专利CN215083502U公布了一种注射器针头的防刺护套及注射器,该技术方案对针头以及注射器均进行了改进,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在注射完成之后,将防刺护套套置在注射器的头部,旋转防刺护套,从而对针头进行包裹避免刺伤护理人员。这种改进的结构需要配套注射器结构的改进,同时,该结构是无法实现输液针的防护。输液针仅含有指尖捏合的小面积手持部位,无法实现螺纹配套的设计。同时,输液针自输液管上拔掉后,直接放到这种防刺护套中,也无法实现稳固,仍然容易脱落,容易造成再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护理人员常见的针刺伤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防刺针帽,从而减少针刺伤发生率,维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防刺针帽,由壳体、装载于壳体内部的填充物以及置于壳体顶部开口端的封盖组成,所述壳体自顶部的开口向底部的闭合端之间依次为入口部、支撑部以及收合部,所述入口部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支撑部呈圆筒形,所述收合部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针头自封盖位置穿入至壳体内部,通过壳体内部的填充物固定针头。
优选地,所述入口部、支撑部以及收合部的高度依次为9-11mm、14-16mm、19-21mm,所述入口部的顶部、底部内径分别为24-26mm、11-13mm,所述收合部的底部内径为4-6mm,所述支撑部的内径与入口部的底部、收合部的顶部内径保持一致。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置于支撑部以及收合部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多条纵向延伸的防滑纹理条。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材质为聚乙烯,所述填充物为彩色的超轻粘土,所述封盖为纸塑封口或塑料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构造的防刺针帽能减少使用过程中针刺伤的发生率,漏斗型的外壳及凹凸的表面增加了与手指间的摩擦力,方便抓握。超轻粘土填充整个防刺针帽中,能将针头全方位包裹,针头不易脱落。
2)、经过实验验证,护理人员在使用了这种新型防刺针帽后,发生针刺伤的比例降低,其中拔头皮针、注射、抽血中均未发生过针刺伤,且满意度高,在处理过程中针头均未从防刺针帽上脱落。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构造的防刺针帽,重量轻、体积小,占锐器盒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防刺针帽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871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片式弹性母端子
- 下一篇:一种新型挂墙透光层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