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上风电升压站应急逃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57274.2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74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丹;盖玉利;王守平;李振华;王浩;陈绪敏;冀承明;谢替;王芳辉;张志浩;曹秋媛;赵洁;郑皓文;丛震;王宝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烟台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135 | 分类号: | B63C9/135;B63C9/22;B63C9/20;H02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升压 应急 逃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海上风电升压站应急逃生装置,包括风电升压站围护栏和多个辊筒,所述风电升压站围护栏的外侧底部均设有多个安放框,所述风电升压站围护栏的外侧顶部均设有多个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凸板的内部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栓。通过将救生圈向外抽出并迅速翻越风电升压站围护栏,踩踏于救生圈的内部,随后可抓住相对应位置处的绑绳,且迅速将插杆向外侧抽出,使得救生圈在橡胶套与辊筒之间的摩擦向下进行移动,从而通过救生圈以及内部所填充的轻质泡沫使其使用者始终漂浮于海面并迅速游动,远离火灾现场进行逃生,从而有效实现单人自救逃生的效果,更有利于风电升压站内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单独逃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海上风电升压站应急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风电升压站是指将风电机组的输出电压升高到更高等级电压并送出的设施,当工人在站内进行施工时,若现场出现无法控制的火灾意外事故,则现场工作人员需要立即逃生,但是,传统逃生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大型的中转平台承载多人后远离火灾现场,在进行逃生过程中,无法第一时间判断站内人员是否全部安全撤离至中转平台上,若站内仍有工人未撤离至中转平台上且已将其驶离火灾现场,则仍处于站内的工作人员无法进行逃生,因此,如何使得站内工作人员实现自救操作,成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升压站应急逃生装置,具备使得站内工作人员可进行自救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逃生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需要多人集中于中转平台上进行统一逃生而存在逃生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海上风电升压站应急逃生装置,包括风电升压站围护栏和多个辊筒,所述风电升压站围护栏的外侧底部均设有多个安放框,所述风电升压站围护栏的外侧顶部均设有多个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凸板的内部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输出端一体成型有锥形块,所述安放框的内部以及顶部均开设为空腔该空腔的内部活动卡接有多个救生圈,所述救生圈的两侧均设有金属环,所述救生圈的内部均填充有轻质泡沫,所述辊筒处于多个第一凸板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辊筒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锥形块形状相适配的插槽,所述锥形块插接于插槽的内部,所述辊筒外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绑绳,所述绑绳的一端与辊筒之间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套设于金属环外侧的爬山扣,所述辊筒的表面且靠近侧面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有效实现站内各工作人员的自救逃生效果,更有利于站内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单独逃生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多个所述安放框的内侧均设有两个橡胶条,多个所述救生圈分别位于多个橡胶条之间的位置处且之间紧密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救生圈的限制效果,使得救生圈插接于安放框的内部更加稳固,防止救生圈易松动的情况出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安放框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多个第二凸板,多个所述救生圈的外侧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分别位于多个第二凸板之间的位置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多个救生圈的限制效果,防止救生圈在受海风影响随意滚动的情况出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安放框的底部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防止雨水于安放框的内部堆积,避免了救生圈受风力影响意外掉落的情况出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救生圈的一侧顶部设有内部插接有夹层荧光棒的连接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使用者飘浮于海面等待救援时,更有利于救援人员发现自身所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连接带为弹性橡筋绑带,所述夹层荧光棒位于连接带的内部且之间紧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烟台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华能烟台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572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导电强度的铝合金结构
- 下一篇:测量仪器及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