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广告张贴更换的地铁密封车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34276.X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33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荣;黄道余;赵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竹林德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21/04 | 分类号: | G09F2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图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4 | 代理人: | 石路 |
地址: | 451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广告 张贴 更换 地铁 密封 车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广告张贴更换的地铁密封车门,属于地铁车门技术领域,解决了地铁车门上广告张贴速度慢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左车门和右车门,所述左车门和右车门的背表面均设有呈矩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凹槽的上方且其之间竖向整齐排布。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部均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延伸的竖轴,所述竖轴的上端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上内侧壁固定连接,竖轴的下端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下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板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上均固定设有用于使压板与车门之间固定贴合的第一贴合装置,压板远离竖轴的一侧壁上固定设有用于使压板与车门之间固定贴合的第二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车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广告张贴更换的地铁密封车门。
背景技术
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始建于1965年,北京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地铁是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绝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是用来运载市内通勤乘客的大运量快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而在很多场合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会被当成城市交通的骨干。通常,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许多都市用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方法。目前地铁车门玻璃上张贴广告是通过可移背胶进行固定,可移背胶可以方便广告清除,且不留残留物,但是可移背胶为一次性用品,在广告张贴更换时,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可移背胶,成本较高,且使用过程中操作复杂,张贴速度慢。另外,使用后的可移背胶被直接丢弃,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广告张贴更换的地铁密封车门,解决了地铁车门上广告张贴速度慢,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便广告张贴更换的地铁密封车门,其包括左车门和右车门,所述左车门和右车门的背表面均设有呈矩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凹槽的上方且其之间竖向整齐排布;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部均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延伸的竖轴,所述竖轴的上端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上内侧壁固定连接,竖轴的下端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下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板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上均固定设有用于使压板与车门之间固定贴合的第一贴合装置,压板远离竖轴的一侧壁上固定设有用于使压板与车门之间固定贴合的第二贴合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上侧壁和下侧壁上的第一卡片和开设在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上下侧壁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一卡片相对应设置;所述左车门或右车门的背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销杆,且所述第一销杆位于所述第一槽口的侧边,第一销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卡头;所述左车门或右车门的背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销杆的左方、右方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挡杆、第二挡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贴合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远离所述竖轴一侧面上的第二卡片和开设在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上与所述第二卡片相对应的第二槽口,所述左车门或右车门的背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槽口的上方固定设有第二销杆,所述第二销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卡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片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压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杆插接至第一螺纹孔的内部使第一卡片与压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压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杆插接至第二螺纹孔的内部使第二卡片与压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一端开设有从上至下贯穿压板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的通孔,所述竖轴从上至下贯穿所述通孔,且竖轴与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左车门或右车门的背表面上固定设置垫片,所述垫片采用螺栓与左车门或右车门的背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销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垫片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竹林德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竹林德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34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