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城市污水极限脱氮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829533.0 | 申请日: | 2022-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65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勇;武瑞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宛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1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厌氧氨 氧化 城市 污水 极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城市污水极限脱氮的装置,包括初沉池、第一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第一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第一好氧处理单元、第二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第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和第二好氧处理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城市污水进行初沉,得到初沉出水,然后对初沉出水进行分流,通过两段处理工艺以及处理工艺流程的合理安排,不仅为厌氧氨氧化工艺提供了稳定的亚硝态氮来源,实现了极限脱氮,而且不需要额外添加碳源,在保证城市污水处理效果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城市污水的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城市污水极限脱氮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需要对城市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后再排放。在污水处理厂中,通过初沉处理可以去除大部分的磷,而去除氮元素常用的方法是进行硝化、反硝化处理,但是硝化、反硝化处理需要向污水中加入额外碳源,以满足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正常生长需要,导致污水的处理成本较高。
厌氧氨氧化工艺(ANAMMOX)作为一种的新兴脱氮工艺,不同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过程,该工艺所使用的厌氧氨氧化菌能够在厌氧的条件下利用氨氮和亚硝态氮生成氮气和少量的硝酸盐,无需加入额外的碳源,但需要稳定的亚硝态氮来源。因此,如何为厌氧氨氧化工艺提供稳定的亚硝态氮来源,实现深度脱氮的同时,降低城市污水的处理成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城市污水极限脱氮的装置,用于实现城市污水的深度脱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城市污水极限脱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初沉池、第一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第一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第一好氧处理单元、第二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第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和第二好氧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初沉池包括城市污水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所述城市污水入口用于输入城市污水,所述第一出口通过第一管线与所述第一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第二管线与所述第一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连通,所述第三出口通过第三管线与所述第二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连通,所述第四出口通过第四管线与所述第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连通;
所述第一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好氧处理单元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好氧处理单元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五管线与所述第一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好氧处理单元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二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好氧处理单元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好氧处理单元的第一出口通过第六管线与所述第二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好氧处理单元的第二出口用于排出处理后的城市污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和第二短程反硝化处理单元内设置有短程反硝化菌,所述短程反硝化菌能够利用初沉出水中的有机物将硝态氮还原为亚硝态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单元内设置有短程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所述厌氧氨氧化菌能够利用亚硝态氮和氨氮进行厌氧氨氧化,生成氮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好氧处理单元和第二好氧处理单元内设置有硝化菌,所述硝化菌能够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第四管线、第五管线和第六管线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调节器,用于控制待处理污水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29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电测表及智能电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患者状态评估及解决方案示意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