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27244.7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05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韩晳冰;张毅;郭生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10 | 分类号: | E04F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楼层 预留 洞口 建筑 垃圾 收集 清理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连接有料筒,所述料筒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分别用于朝向相邻的楼层预留洞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进料,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出料,所述第二开口正下方设有用于搬运建筑垃圾的载具。本申请具以下效果:建筑垃圾通过料筒输送至载具清理,可降低在清理建筑垃圾时对施工电梯的占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垃圾清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房建项目工程施工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针对各楼层上所存在各类建筑垃圾在清理过程中,一般是由工人将各楼层垃圾清扫集中,再用斗车由施工电梯运至楼下临时垃圾集中堆放点,该操作大量占用施工电梯,影响施工电梯其它运输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在清理建筑垃圾时对施工电梯的占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楼层预留洞口的建筑垃圾收集清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连接有料筒,所述料筒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分别用于朝向相邻的楼层预留洞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进料,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出料,所述第二开口正下方设有用于搬运建筑垃圾的载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员可将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通过料筒的第一开口输入料筒中,建筑垃圾从料筒的第二开口输出至载具中,建筑垃圾通过载具输送清理,建筑垃圾通过料筒从高楼层运输至低楼层并通过载具运输清理,可降低在清理建筑垃圾时对施工电梯的占用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料斗,所述料斗与所述料筒内侧壁连接,所述料斗的顶部开口大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料斗底部收口设置且与所述料筒连通,所述料斗的开口朝向楼层预留洞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员可将建筑垃圾运输至料斗中,建筑垃圾从料斗进入料筒,由于料斗的顶部开口较大,可提高操作员向料斗中运输建筑垃圾的方便性。
优选的,所述料筒底部外侧壁上连接有防尘软罩,所述防尘软罩用于穿过楼层预留洞口且位于载具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垃圾从料筒底部输出时,防尘软罩可尽量阻挡建筑垃圾因掉落而产生的扬尘,可尽量避免灰尘逸散在工作环境中,减少扬尘污染。
优选的,所述防尘软罩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料筒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尘软罩损坏时,操作员可通过连接件将损坏的防尘软罩从料筒上拆卸下来,再更换新的防尘软罩。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采用扎带,所述扎带用于绑定所述防尘软罩与所述料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软罩通过扎带与料筒侧壁连接,在拆卸防尘软罩时只需将扎带剪断,提高了连接与拆卸的方便性。
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外架杆组与内架杆组,所述内架杆组与所述料筒、所述外架杆组连接,所述内架杆组用于将所述料筒连接在所述外架杆组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筒通过内架杆组连接在外架杆组上,可尽量避免料筒发生倾倒,以此可提高料筒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料筒外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内架杆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筒通过凸块与内架杆组连接,可尽量避免料筒与内架杆组滑动,以此可提高料筒与内架杆组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机架底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27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弯曲速移轨道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尘型壁挂式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