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反应器及培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14548.X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98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琦;陈福明;李贇;刘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宋海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厌氧氨 氧化 颗粒 污泥 反应器 培养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反应器及培养系统,该反应器设置第一回流筒使得壳体的部分内腔形成第一环流区,第一环流过程中混合物交替循环地在第一环流上升区上升和在第一环流下降区回流下降,由此能够使得混合物中厌氧氨氧化污泥和培养基质充分接触,提高传质效率和反应器的缓冲性能,进而提高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增长速度;通过设置三相分离器使得壳体的另一部分内腔形成第二环流区,第二环流过程中混合物交替循环地在第二环流上升区上升和在第二环流下降区回流下降,促进厌氧氨氧化污泥和培养基质完全混合接触的同时,实现固液气三相分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实现有效的截留,提高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增长速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反应器及培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食品、养殖、餐饮、制药等各大产业高速发展,这些行业产生大量的富含氨氮的废水,排入水体导致严重的富营养化,危害人类健康。厌氧氨氧化是迄今较为高效节能的脱氮方式,可以实现自养高负荷脱氮,并且具有不加碳源和污泥产量低的优势,其中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由于其活性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备受关注。
但是目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增长速度缓慢,导致厌氧氨氧化在工程应用中发展滞后。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反应器及培养系统,用以解决现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增长速度缓慢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反应器,包括:
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出气口;
第一回流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使得所述壳体的部分内腔形成第一环流区,所述第一环流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回流筒内的第一环流下降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回流筒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一环流上升区;所述第一回流筒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进水口相通;
三相分离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回流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出气口之间,并都相通,并使得所述壳体的另一部分内腔形成第二环流区,所述第二环流区包括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器内的第二环流上升区,以及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二环流下降区。
可选地,所述反应器还包括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流上升区。
可选地,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回流筒的第一部,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回流筒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部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反应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二回流筒,所述第二回流筒靠近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一端与所述三相分离器的第二部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出气口相通;所述第二回流筒的内径大于所述三相分离器的第二部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第二回流筒靠近三相分离器的一端在壳体周面上的投影与三相分离器的第二端在壳体周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回流筒的外径小于所述三相分离器的第一部的内径;所述第一回流筒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设有连通第一环流上升区和第一环流下降区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反应器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在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所述第一回流筒之间靠近所述第一回流筒的周壁上。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三相分离器的第一部之间具有缝隙。
可选地,所述反应器还包括溢流堰和出水口;所述溢流堰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出气口的周壁上;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所述溢流堰和所述出水口均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与外界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145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电源转换开关及其传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手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