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生态浮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96086.3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03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飞;刘恋;胡啸;赵琴;郑晨;肖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生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包括浮床框体,浮床框体安装在下托床盒上,浮床框体上开设有预留孔,预留孔内设置有生态盆,生态盆内种植有水生植物,下托床盒外壁设置有透水孔,下托床盒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保留了生态浮床的景观功能,另一方面利用下托床盒中各个填料层提高了净水能力,同时通过用不同填料层将下托床盒分层填充形成“头轻脚重”性状,可大大增强其抗风能力,解决了风雨期、水流波动期浮床容易侧翻的问题,具有改装简便、投资低、经济性高、推广性强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浮床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岛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生态浮床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目的。
但实际工程中,构建生态浮床的景观功能远大于其水体净化功能。主要原因有浮床及其上水生植物较沉水植物或其他设备而言漂浮于水面,易于实现景观功能,另外浮床自身构造限制了其上水生植物种植量,从而减弱了其水体净化能力,再者有限的种植空间和有限的水生植物种植量,在有限的生长环境下也仅能产生有限的净化效果。
在水体污染越发严重,水质指标日趋严格的环境下,亟需寻求一种具有高效水体净化能力的浮床。另外,现有实际工程中生态浮床抗风稳定性差,水流波动时的侧翻风险大,如何保证生态浮床景观功能不被破坏、净化水体功能维持稳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浮床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包括浮床框体,浮床框体安装在下托床盒上,浮床框体上开设有预留孔,预留孔内设置有生态盆,生态盆内种植有水生植物,下托床盒外壁设置有透水孔,下托床盒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
如上所述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的总重量依次增大。
如上所述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为陶粒或者活性炭粒。
如上所述第一填料层的高度为下托床盒高度的1/5;第二填料层的高度为下托床盒高度的1/5;第三填料层的高度为下托床盒高度的3/5。
如上所述生态盆内设置有种植填料,水生植物种植在种植填料上。
如上所述种植填料为炭粒或者陶粒或浮石粒。
如上所述水生植物为美人蕉或鸢尾或梭鱼草或千屈菜或风车草或香菇草。
如上所述浮床框体和下托床盒均为泡沫塑料。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保留了生态浮床的景观功能,另一方面利用下托床盒中各个填料层提高了净水能力,同时通过用不同填料层将下托床盒分层填充形成“头轻脚重”性状,可大大增强其抗风能力,解决了风雨期、水流波动期浮床容易侧翻的问题,具有改装简便、投资低、经济性高、推广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生物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浮床框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托床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96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盖章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定翼无人机机翼快装锁紧机构